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教育

7年吸引2533万名学子,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青春绽放在创新赛场

本报记者 丁雅诵 闫伊乔
2021年10月12日09:0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青春绽放在创新赛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梭动力”团队研发的“北航4号”飞行器,实现了固液动力飞行器高空高速有控长时飞行;东北大学“管道侦察兵”团队研发的新型深海管道全息内检测机器人,为我国深海管道安全运输保驾护航……这些成果,都来自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10月13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将在南昌大学拉开帷幕。自2015年举办以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吸引了2533万名学子、603万个团队项目参赛,日益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沃土,成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

据了解,今年大赛新设“本科生创意组”,并设置单独的晋级通道,保障在校大学生深度参赛。同时增加了“参赛人员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限制,让更多青年学生有展示机会。

浙江大学教授吴晓波从去年起担任大赛的点评嘉宾,“展现原始创新驱动的创业越来越多,新兴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越来越多,带动了高等教育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教学管理制度革新。”吴晓波说。

7年来,以大赛为抓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全国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累计3万多门,建立3.5万余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200所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目前,超过1000所高校的139万名大学生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累计约34万个国家级项目获得了总计超过58亿元的资助,内容覆盖全部学科门类。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宋哲团队研制了我国首套卫星通信阵列参数矩阵并行测量仪,真正做到测得了、测得快、测得起。“创新创业大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感受到创业的艰辛,对科技成果转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坚定了求学报国的决心。”宋哲说。

多年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不少项目涵盖学科交叉和跨行业创新,体现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轮工业革命重点领域的前沿趋势和最新成果,催生了一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今年大赛新增了产业赛道,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动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

南昌大学“珍蚌珍美”团队通过“鱼减蚌加”生态治水模式,在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同时推动产业发展;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彩云本草”团队带领乌蒙山区老百姓种植千亩中药材,帮助当地农户增收……

自2017年第三届大赛、百余支大学生创业团队走进陕西延安,“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正式开启。青年学子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展现了青年一代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创业温度。经过5年的实践,累计450余万大学生走进井冈山、古田、延安、西柏坡等地,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

吴岩介绍,今年共有2586所院校的40万个创新创业团队、181万名大学生参加活动,对接农户105万户、企业2.1万多家,签订合作协议3万余项,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12日 第 14 版)

(责编:邓楠、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