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推進醫共體建設、加強基層衛生健康服務、健全公共衛生體系……陝西進一步深化醫改——

更多群眾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2025年10月27日08:52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更多群眾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李嬸,您上周測的空腹血糖還是偏高,不是藥不管用,是飲食搭配沒跟上。今天我再跟您說一下食譜,咱們按這個來,下周復查再調藥。”10月16日8時,在石泉縣饒峰鎮中心衛生院內科診室,醫生譚杰一邊為糖尿病患者問診,一邊拿著紙筆耐心標注飲食注意事項。

今年3月,石泉縣醫共體總院下派3名醫生來到饒峰鎮中心衛生院,開啟為期12個月的精准幫扶。譚杰便是其中一員。

在饒峰鎮,老年慢性病患者較多,但基層醫生對高血壓合並腎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復雜病例的處置經驗不足。這成了譚杰駐點后的首要攻堅方向。

譚杰把每天的業務查房變成帶教課堂,帶領基層醫生逐一查看內科病房患者。從病歷本上的用藥記錄,到患者的血壓監測數據,再到床旁的體征檢查,譚杰手把手向基層醫生傳授診療思路。

曾經,農村群眾遇上復雜病症,得奔波幾十公裡去縣城醫院,耗時費力。如今,這一困境在石泉縣發生了根本性改變。譚杰駐點半年后,饒峰鎮衛生院內科慢性病規范管理率提升了,基層鎮級醫生不僅能獨立處理常見慢性病,還能對復雜病例作出初步判斷。

作為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石泉縣構建起“總院為龍頭、分院為樞紐、村級為網底”的三級醫療服務體系,今年以來,已選派35名醫務人員常態化下沉,通過建立“師帶徒”結對機制、開展新技術培訓等方式,推動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多項特色服務。

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是深化醫改的一項重要舉措。陝西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將加快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持續推進人員、服務、技術、管理下沉,建設醫學影像、心電診斷、中心藥房等資源共享中心,力爭今年底前90%以上的縣(市、區)達到“緊密型”標准。

優質醫療資源匯集到基層醫療機構,最終惠及基層群眾,這無疑是基層就醫的利好實踐。為有效緩解群眾看病住院難題,西安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落地途徑。

10月15日,西安市雁塔區長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到患者劉先生家屬贈送的寫有“生死時速救生命,醫德醫風暖民心”字樣的錦旗。

前不久,72歲的劉先生因腹痛、腹瀉前往長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門診就診。接診醫師李婉婷詳細詢問患者病史,並為其查體,聽診后發現患者心律明顯不齊。結合患者高齡且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曾有頸動脈血管支架置入史等高危因素,李婉婷與西安市中醫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馬振會診后,迅速確診患者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並立即啟動應急流程。隨后,劉先生被轉往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痛中心,得到了及時治療。

此次緊急會診順利實施,得益於長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西安市中醫醫院開展的衛星醫院服務機制。衛星醫院建設是西安市“八項重點”工作之一,也是西安在全國率先推行的城市醫聯體建設新模式,為深化醫改提供了寶貴經驗。

“共建衛星醫院以來,西安市中醫醫院已選派11名專家來中心進行幫扶指導,覆蓋骨傷外科、肛腸外科、腦病科、老年病科、心內科、內分泌科等重點科室。這些專家除每天在名醫工作室坐診外,還會到住院部指導。”長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王明奇說,通過名醫的幫學帶教,中心醫生的業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前哨”和“網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截至目前,全省95%以上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以提供高血壓、糖尿病長處方服務,基本實現預防接種分時段預約及周末接種,給群眾帶來更多便捷﹔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與基本公衛融合,重點人群簽約率超80%,65歲以上老年人及高血壓、2型糖尿病、慢阻肺病、嚴重精神障礙、肺結核等5類重點慢病規范管理率達到國標。

放眼全省,在農村,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將縣鄉村醫療資源整合在一起,實現“一般病不出縣”﹔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為防治小病、慢病的“第一道防線”,家庭醫生為患者建立長期健康檔案,成為居民健康“守門人”。深化醫改讓更多優質醫療資源延伸到薄弱地區和基層,讓更多群眾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記者 張家禎)

(責編:白鴿、李志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