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疾控局發布國慶中秋假期提示——
出行做好健康防護
國慶、中秋假期,人員流動與聚集、境內游和出境游將明顯增多。9月29日,陝西省疾控局發布假期健康提示:假期出行時應做好衣食住行方面的健康防護,阻斷疾病傳播,避免延誤治療。
做好“健康儲備”,安心啟程
西安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胡妮提醒,大家出發前先通過官方渠道了解途經地的天氣與健康提示,摸准自身健康狀態,老人、孩子或慢性病患者尤其要確認身體是否適合長途出行。
行李箱裡放好口罩、消毒濕巾、免洗手消毒液等實用防護品,方便隨時清潔。常用藥備上感冒藥、腸胃藥即可,慢性病患者帶足日常用藥。若出發前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不適,先居家休息或及時就醫,等身體恢復再安排行程。
在人員密集的客運場站,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做好手衛生。去往蚊虫較多的地區,建議穿淺色長袖長褲並噴涂驅蚊劑,早晨、晚上不要在草叢邊長時間停留。
識別住宿風險,理性防護
陝西省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楊勵提醒,假期出游,住宿環境的安全與衛生是保障健康的基礎。浴缸、水龍頭、馬桶按鈕等處容易滋生細菌和真菌﹔地毯、沙發易積存灰塵皮屑,助長螨虫和真菌滋生﹔馬桶圈及其周邊可能在沖洗時受氣溶膠污染﹔遙控器表面細菌檢出率較高,需特別注意防護。
如房間通風較差,且上一住客若患有呼吸道疾病,可能存在飛沫或氣溶膠傳播風險,旅客應選擇通風系統良好、定期清潔空調濾網的住宿場所。毛巾、床品、杯具等公共用品若未徹底清洗消毒,可能帶來衛生隱患,建議自備個人用品,或確認住宿方提供規范的保潔服務。
“對免疫力正常人群而言,選擇規范運營的住宿場所,感染傳染病的風險總體較低。做好健康防護要把握關鍵環節,同時避免過度焦慮。”楊勵說。
避免腸道疾病,健康飲食
不少人把“吃遍當地特色”列入旅行計劃,但美味背后有不少“健康陷阱”。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張明鑫提醒,外出就餐時,優先選擇証照齊全、環境整潔的正規餐飲場所,同時觀察后廚是否衛生、服務人員是否佩戴口罩手套,從源頭降低風險。
從腸道健康角度來看,生冷食物加工、儲存過程中易接觸外界環境,容易成為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要堅持“熟食為主、生熟分開”原則。除了食物,飲水安全也是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關鍵。建議大家飲用正規品牌的瓶裝水或桶裝水,避免飲用未煮沸的自來水、井水。
“旅行途中環境變化、個人體質差異等因素,讓腹瀉有可乘之機。出現腹瀉后莫慌張,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宜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出現嚴重腹瀉、腹痛或嘔吐應及時就醫。”張明鑫說。
捕捉“健康警報”,阻斷傳播
“假期出行中,早識別傳染病,可以避免延誤治療、阻斷疾病傳播,守護健康。”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護師林嘉欣說。
返程回家后要做好健康監測。若旅行歸來出現發熱,並伴隨干咳或咳痰、咽喉腫痛、呼吸急促甚至胸痛,要警惕呼吸道傳染病,及時就醫,不要自行吃退燒藥或抗生素,暫時掩蓋症狀,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若出現頻繁嘔吐、每日腹瀉超過3次,且伴隨發熱、腹部絞痛、便中帶血或黏液,需警惕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或諾如病毒感染。
若皮膚出現不明原因的紅疹、斑丘疹、荨麻疹,或皮下出血點,且伴隨發熱、頭痛、肌肉酸痛、關節痛,可能患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及蜱傳疾病等虫媒傳染病,或是麻疹、風疹等病毒性出疹疾病,要引起重視。切忌隨意涂藥膏或吃抗過敏藥,以免干擾醫生診斷,影響后續治療。
很多傳染病在發病初期有明確的治療窗口,比如患流感在48小時內用抗病毒藥物,效果最佳﹔患細菌性痢疾及時用抗生素,能顯著縮短病程,避免慢性化或嚴重並發症。延誤就醫不僅會增加治療難度,還可能對身體造成長期損害。
林嘉欣提醒,醫生診斷傳染病就像“偵探破案”,旅行史是重要線索之一。主動說明旅行時間、所到地區、具體活動,能幫助醫生快速鎖定可能的病原體,進而安排針對性檢查,避免漏診或誤診。(記者 張家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