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陝西民企開拓低空經濟新藍海

2025年09月24日08:30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陝西民企開拓低空經濟新藍海

9月23日,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翱翔小鎮,無人機庫艙門緩緩開啟,一架巡檢無人機自主升空,沿著既定航線執行任務,同步將畫面回傳至運營服務平台。

“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以低空場景運營為核心,基於大模型AI風險識別的低空智能融合系統。”陝西科為天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銀波介紹,公司深耕低空經濟垂直領域,專注於應用場景建設與運營服務,自主研發的低空運營服務平台可為物流、農業、文旅、公安、消防應急等領域提供技術支撐。

2024年以來,陝西積極發揮航空產業基礎良好和創新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推進產業鏈建設,在西咸新區建設全省無人機產業創新聚集區,一大批以民營企業為牽引的低空經濟產業鏈正加速形成。

政策賦能,發展迎來新機遇

“政策東風讓我們吃下了定心丸。”在西安因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展廳,總經辦主任張馳指著一個智能無人值守機庫介紹,這個約三四立方米的模塊化裝置集成自動充電、氣象監測等核心功能,可實現重點區域“7×24小時”無人化值守。

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率先出台專項規劃和支持政策,提出打造“研發制造、飛行運營、服務保障”全產業鏈,對企業落戶、研發投入、場景開放給予真金白銀支持。

2025年8月,陝西省市場監管局出台低空經濟產業質量強鏈補鏈工作措施,推行企業登記注冊“一件事”集成辦理,優化營商環境,為民企創新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政策紅利釋放需要載體。在秦創原總窗口西咸新區,省內首家民用無人機試飛基地成為民企創新成果的“試金石”。這裡集研發試驗、檢測驗証、適航服務、飛手培訓功能於一體,每天有多家企業在此試飛產品,打通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最后一公裡”。

創新生態持續優化。陝西省互聯網協會牽頭成立“低空經濟技術研究院”“低空智聯試驗區”,匯聚20家企業及科研機構,降低研發成本,促進產學研融合,加速成果轉化。

截至目前,西安已聚集低空經濟相關企業657家,產業鏈產值規模突破300億元。政策紅利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動能。

創新驅動,民企展現硬實力

在低空經濟新藍海中,核心技術突破成為陝西民企搶佔制高點的關鍵。西安天和防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低空多任務智能電子防御系統,按照“空管空防一體化、平戰一體”理念,為低空領域提供全鏈條智能化解決方案。

該公司低空經濟業務負責人段永表示:“這款‘多面手’系統能夠快速發現和攔截無人機目標,展現了我們在低空安全領域的技術突破。”

技術突破需要扎實研發支撐。在西安羚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調試車間,技術人員在對一款無人機進行最后測試。這款最大起飛重量150千克、有效載荷40千克的無人機,其卓越性能源於企業在飛行控制系統上的持續投入。

“飛行控制系統是無人機的‘大腦’,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羚控科技董事長段曉軍說,“我們正著力推進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技術與無人機領域的深度融合。”

隨著技術成熟,陝西民企向智能化、自主化邁進。因諾科技自主研發的無人機系統融合人工智能、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具備自主感知、實時分析、智能決策能力。“我們不僅要讓無人機飛起來,更要讓它們‘會思考’。”張馳說。

陝西豐富的高校資源和科研院所為企業輸送人才,陝西省總商會低空經濟工作委員會搭建產業協同平台,匯聚了全省50余家低空經濟上下游重點企業,構筑起促進創新發展的良好生態。

應用拓展,藍圖逐步變實景

陝西低空經濟蓬勃發展,通過創新應用場景,將藍圖變為現實。今年2月16日,一架滿載新鮮羊肉的大型固定翼無人機從榆林起飛,經2小時47分飛行,精准降落在西安藍田機場。這標志著陝西首條城際低空物流航線成功首航,為大型無人機商業化應用樹立了新標杆。

隨著物流航線貫通,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向農業領域延伸。在眉縣湯峪鎮獼猴桃園,無人機騰空而起,精准噴藥施肥。“一台無人機頂20個勞動力,可減少30%以上農藥使用量。”眉縣果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無人機的應用正在深刻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

與此同時,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向文旅消費領域拓展。2025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游文化節推出的直升機游覽項目,日接待游客超500人次,開啟“低空+文旅”創新模式,豐富了旅游產品供給,為民企開辟了新的市場。

在更廣闊的城市治理領域,無人機也展現出獨特價值。通過5G、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無人機從簡單飛行工具進化為智能化空中終端,在環保監測、城市管理、應急指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從物流運輸到農業生產,從文旅消費到城市治理,越來越多的陝西民營企業期待通過場景創新,不斷拓展低空經濟發展邊界,為低空經濟形成萬億級市場奠定堅實基礎。(記者 鄭斐)

(責編:鄒星、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