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人民網看陝西

數字+文化遺產,這場展會看什麼?

王麗
2025年09月17日17:20 |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小字號

“快看!四周就是用六國兵器熔鑄的12個金人!”隨著“NPC導游”的指引,人們“環顧四周”,隻見12座巨大的金色秦俑佇立在眼前,牆上都是栩栩如生的壁畫,大家不由發出驚嘆聲。

其實,這些逼真而宏偉的場景,隻在方寸之間,所見“秦始皇帝陵”也只是VR眼鏡帶來的虛擬現實。“太震撼了,老師在課堂上所講的帝陵,原來是這樣的!”來自西安的中學生薛丁瑤恍然大悟。

數字創新項目《帝國密碼——秦始皇陵》XR體驗展。陝文投集團供圖

數字創新項目《帝國密碼——秦始皇陵》XR體驗展。陝文投集團供圖

當數字化遇到文化遺產,古今之間,瞬時“穿越”。9月16日至17日,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文化遺產數字化論壇在西安召開。本次活動以“數聯古今 智繪文明——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同期舉辦的文化遺產數字化精品項目展更是精品薈萃,全球近百項成果集中亮相,系統呈現了文化遺產數字化領域的創新突破。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文化遺產數字化論壇現場。人民網 王麗攝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文化遺產數字化論壇現場。人民網 王麗攝

看“新”

數字技術再現“不可能”

9月16日上午,文化遺產數字化精品項目展如期舉行。走進西安國際會議中心1號館,新科技與文化遺產“碰撞”的場景,處處可見:戴上VR頭盔,大漢王朝的恢弘盛世如在眼前﹔進入小程序,千年御窯的瓷片在手中“拼接”完成﹔手舉掃描儀,“人面魚紋陶罐”迅速完成3D建模,殘破的“古籍”正在被AI分析、校對,快速生成全頁內容……

“坐下”“上台階”“下台階”,西安市民彭女士對著六腳機器狗發出指令,它精准地做著每個動作。“AI智慧應縣木塔”項目工作人員張鵬飛說:“我們利用機器狗,對應縣木塔的內部情況進行數據搜集,最終形成了1:1的虛擬場景,戴上這款VR眼鏡就能看見木塔被破壞前的情況。”

幫助採集文物基礎數據的“六腳機器狗”。人民網 王麗攝

幫助採集文物基礎數據的“六腳機器狗”。人民網 王麗攝

“AI智慧應縣木塔”項目案例是聯想集團聯合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開展的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項目,聚焦世界現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筑——山西應縣木塔(建於公元1056年),借助以AIGC空間計算、具身智能為代表的數智化技術,在數字世界中構建1:1還原應縣木塔結構細節的“木塔孿生體”,形成覆蓋“保護—研究—活化”全鏈條的保護方案。

“太真實了!戴上這個眼鏡,木塔裡面台階上的木紋、雕像上的細節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西安市民王女士在體驗后說。

具有文化“科幻感”展館走廊。人民網 王麗攝

具有文化“科幻感”的展館走廊。人民網 王麗攝

看“融”

高校融入文化遺產“守衛軍”

高校在文化遺產數字化進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高校林立的陝西,也借助“校動力”為文化遺產保護加裝了不少“智能甲”。

在陝西師范大學展區,該校副教授孫增國正在介紹利用AI技術智能修復破損古籍字畫的過程,一幅復刻的《富春山居圖》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陝西師范大學利用現存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和“無用師卷”掃描圖片,借助AI技術首次實現了該畫作的完整復原。

孫增國說:“我們通過已有的文化典籍,建立數據集,訓練自己的模型,訓練好以后,就可以把殘缺的字畫修復出來,達到修舊如舊。”

“漢中藤編”編織技藝的數字化保護與虛擬創新。人民網 王麗攝

在漢中藤編展位,工作人員正在介紹“漢中藤編”編織技藝的數字化保護與虛擬創新。人民網 王麗攝

在漢中藤編展位,陝西理工大學的“代表作”吸引眾多參觀者。針對漢中藤編的各項編織技藝,陝西理工大學對其進行了數據採集。“我們先為藤編建立數字化檔案,再用VR、AR技術創新展示技藝。”該展位的工作人員介紹。打開數據平台,隻見橫豎交錯的各類編織手法被3D建模,每一步都有詳細解構。“時間流逝,一些古老的編織手法可能失傳,我們給每個手法建模,詳細拆解,動態展示,這樣能實現永久性保存。”

看“動”

古今“對疊” 一眼“見”千年

展會最動人的場景,莫過於文化遺產以數字化形式“穿越時空”與參觀者相遇。

碑林展區內,參觀者們通過“觸屏”就可以用“刻刀”在屏幕上寫上專屬自己的《開成石經》﹔通過《帝國密碼——秦始皇陵》的XR體驗,參觀者可“走進”秦陵地宮,在虛擬與現實的交織中感受大秦雄風﹔站在寶雞青銅博物院展館,光影浮動,參觀者可以在歷史坐標的任意軸“穿行”......

《帝國密碼——秦始皇陵》XR體驗的內部場景之一。陝文投集團供圖

《帝國密碼——秦始皇陵》XR體驗的內部場景。陝文投集團供圖

在“景德鎮古陶基因庫”展區,一群孩子圍著工作人員的電腦,玩著游戲。各個年代的御窯和瓷器化身“青花秘境”游戲中的“任務”,引導游戲者不斷學習、探索,在趣味互動中,就能把“線上古陶博物館”扎扎實實逛一遍。

從三星堆古蜀文物的裸眼3D震撼呈現,到“數字敦煌”壁畫的超高清還原﹔從兵馬俑的AI修復與互動體驗,到“遇見東坡”VR世界的宋人雅趣......數智融合,打開時空“隧道”,此刻,古月也可照今人。據了解,本次展會共展出了97個文化遺產數字化項目。當厚重歷史與嶄新科技交融,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責編:鄒星、鄧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