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載山海情 一場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

9月1日上午,陝西省安康市漢陰縣實驗中學二期項目正式投用,8年級10班班主任曾發友站在宿舍樓前,手指輕撫嶄新的牆面,聲音有些顫抖:“兩年前,我們的宿舍都是大教室改的臨時宿舍,現在能住上這麼好的宿舍,孩子們開心、老師舒心、家長放心,多虧了陝煤集團的幫助。”
“民生短板”變“幸福清單”
近年來,陝煤集團從群眾關心的醫療、教育、就業等領域入手,補齊短板,讓幫扶成果看得見、摸得著。
9月1日上午,漢陰縣實驗中學二期五棟新宿舍樓和現代化標准體育場正式投用。兩年前,該校5000余名師生面臨住宿條件差、體育教學設施不足的問題。陝煤集團了解后,捐資3億元支持項目建設。
項目確定后,陝煤集團助力漢陰縣鄉村振興工作站與漢陰縣政府完成資金撥付、報建等前期工作,全程協同監督,保障工程順利推進。
同時,陝煤集團捐贈1300萬元建成漢陰縣人民醫院南區分院,並建成一級醫療機構血透室,惠及6.6萬群眾﹔建設就業扶貧生源基地和產業培訓中心,投入200萬元支持殘疾人就業創業,受益殘疾人665名,1050名貧困殘疾人實現增收。
13年來,陝煤集團在漢陰縣累計投入2.98億元實施民生工程,把“民生短板”變成“幸福清單”。
“輸血”到“造血”的產業突圍
自2012年結對幫扶以來,陝煤集團選派干部128名,實施產業、民生、教育等項目220個,消費幫扶採購農副產品3.1億元,帶動3231戶10008名群眾年均增收近千元。
2012年7月,時任陝煤集團開源証券安康營業部總經理王連生帶隊首次前往漢陰縣漩渦鎮中銀村,中銀村村支書吳兆德反映,由於地處偏遠,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王連生意識到,幫扶必須立足可持續的產業,而不能僅靠“給錢”。
此后,王連生帶領的工作組用45天跑遍漢陰縣10鎮20村,查閱大量資料並咨詢專家,經過超百次座談研討,最終明確:幫扶要留下長久經營的產業和懂管理的人才,為當地“造血”。
陝煤集團提出“13村聯營+龍頭企業帶動”模式,引導13個重點村成立產業發展合作社,聯合組建鑫聚農業合作社聯合社,注入幫扶資金,成立七葉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蔬菜種植、畜禽養殖及深加工產業,採取“土地租金+務工收益+產業分紅”方式,使村民持續受益。
13年來,陝煤集團依托鳳堰梯田打造農文旅融合項目,年接待游客超15萬人次﹔在雙河口鎮建成高山蔬菜基地,產品直供西安高端商超。
漢陰縣委副書記王眾義表示:“陝煤集團不僅帶來資金,更帶來產業鏈思維。以前農產品滯銷賤賣,如今有了品牌和渠道,農民端穩了‘產業飯碗’。”
“駐村干部”變“漢陰新人”
2021年6月,36歲的高勇主動申請到漢陰縣雙河口鎮梨樹河村擔任第一書記。曾經,梨樹河村的村集體年收入不足2萬元。高勇到任后,利用村裡的閑置養殖廠發展蛋雞養殖項目。該項目當年即為村集體帶來租金收入5萬元,2022年實現租金和分紅收入10萬元,並帶動5戶農戶長期穩定就業。
漢陰縣雙河口鎮幸和村有200畝閑置山地,適合種植冬桃。2023年,根據實際情況,陝煤集團為幸和村搭建“全景黨建服務平台”,通過視頻連線西安農業專家的形式,開展定期培訓﹔組織村“兩委”干部到陝煤集團下屬企業挂職學習。2024年,幸和村冬桃畝產達2500斤,每斤售價8元,村集體收入突破50萬元。“現在村干部每月績效與產業效益挂鉤,大家都搶著跑項目、找市場。”高勇說。
陝煤集團建立“集團+縣+鎮+村”四級人才聯動機制,累計選派30名骨干駐縣幫扶,接收14名優秀干部和43名村“兩委”后備干部到陝煤集團所屬企業挂職鍛煉,開展技術技能培訓51期,覆蓋1458人次。
當前,陝煤集團與漢陰縣正積極謀劃“千萬工程”示范村擴面、富硒產業鏈升級、農文旅深度融合的新藍圖。(來源:漢陰融媒 吳學康 秦小娟 王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