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陝西:“硬核”科技彰顯創新活力

2025年07月18日08:44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陝西:“硬核”科技彰顯創新活力

7月11日,在漢陰縣智能化高端紗線紡織產業園內,擋車工在檢查機器,查看紗路是否正常。記者 李欣澤攝

7月11日,在漢陰縣智能化高端紗線紡織產業園內,擋車工在檢查機器,查看紗路是否正常。記者 李欣澤攝

看精密高端的生產線高速運轉,聽激蕩人心的創業故事,聞綠色發展滋養出的清新空氣……7月7日至12日,“活力中國調研行·萬千氣象看陝西”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咸陽、漢中等6市(區),深入一線工廠與產業園區,探尋三秦大地以“高精尖”推動制造業向高端攀升、以“黑科技”助力農業現代化、以產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的故事。

“高精尖”挺起制造業“脊梁”

7月7日,走進冠捷顯示科技(咸陽)有限公司展廳,曲面顯示屏以及3D影像盡顯現代科技的魅力。

生產車間裡,4條智能生產線火力全開,搬運機器人靈活穿梭,工業互聯網搭建的制造執行系統實時調度,數十道工序無縫銜接,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彰顯著經濟發展的澎湃活力。“僅需8秒,零部件就能‘變身’為一台嶄新的液晶電視機。”公司總經理助理高新原介紹,目前產品已遠銷波蘭、德國、巴西等30余個國家,覆蓋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在漢中市南鄭區工業母機生產線建設項目現場,一台台工業母機高效運轉,“孕育”出數控龍門銑床等16種高端智能裝備。其核心部件與控制系統突破國外技術壟斷,關鍵指標躋身國內先進行列。

漢陰縣智能化高端紗線紡織產業園裡,PBT高彈絲等高端產品為陝西紡織業裝上“高端芯”﹔咸陽高新區50余家上下游企業構建起完整的“基板+面板+整機”新型電子顯示產業生態圈,產品輻射30余個國家﹔陝西漢江藥業集團年出口額超5000萬美元,手握30余項專利,在全球醫藥產業鏈烙下“中國制造”印記……陝西正以“硬核”科技實力,向世界展現創新“加速度”。

“黑科技”助力農業現代化

7月9日,寶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的溫室裡,大豆、番茄、辣椒等作物長勢喜人,科研人員穿梭在幼苗間,細致記錄著每一組作物的生長數據。“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快速繁種、小孢子育種等技術設備,能減少育種盲目性,大幅縮短新品種研發周期。”副院長李文軍介紹。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以油菜為例,現有品種最高出油率達66%,每提升1個百分點,就能讓全國油菜總產量邁上新台階。”李文軍說。

農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智慧賦能。在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借助集物聯網、雲計算於一體的“棚掌櫃”溫室環境智能控制系統,農民每天花1元租金,就能通過“雲端”控制大棚。“手機一點,自動通風、精准施肥、智能打藥全搞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副教授孫先鵬的話語裡滿是自豪。

“這套技術能讓土壤從‘瘦土’變‘沃土’。”楊凌國際獼猴桃創新創業園內,總經理高志雄指著挂滿枝頭的青綠色獼猴桃,介紹土壤改良的“硬核方案”,“建園時每畝投入30多噸有機質,深翻至地下一米,用大型機械筑起高壟﹔栽苗后每年再補10噸有機質,結合果園生草技術,讓雜草腐爛成天然肥料。”

如今,“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協同發力,已成為陝西農業降本、提產、增效的“金鑰匙”。2024年,陝西全省種植業產值達3474.4億元,同比增長4.3%,較上年提升0.3個百分點。

產業“含綠量”涵養發展“含金量”

秦嶺南麓的商洛市鎮安縣月河鎮,陝西首座抽水蓄能電站——鎮安抽水蓄能電站矗立於此。

“上下水庫400余米的落差是蓄能放電的關鍵。”陝西鎮安抽水蓄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宏偉解釋,電站利用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富余電力,驅動可逆式機組將下庫水抽至上庫儲存,用電高峰時再放水發電,堪稱一座“巨型充電寶”。

風電、光伏發電受天氣影響大,穩定性不足,而抽水蓄能“削峰平谷”的特性,恰好成為消納富余電量的“平衡器”。

良好生態環境是綠色產業的“沃土”。安康81.87%的土壤含硒量達中硒以上水平。這份獨特的自然資源正被轉化為千億級產業優勢。中國農業科學院17個科研團隊扎根於此,開發出富硒黃酒等100余個核心產品。

“富硒大米標准化生產后售價翻倍,富硒挂面每斤成本增加兩毛,售價卻能提高一塊多。”安康市富硒產品研發中心副主任張軍為當地種植戶算了一筆增收賬。目前,安康已培育234家規模以上富硒產品生產企業。2024年,富硒食品規上工業產值達73.1億元,“生態顏值”變成了“發展價值”。

從新能源的蓬勃興起到傳統產業的綠色蝶變,再到生態經濟的持續壯大,每一分“含綠量”的積累,都為陝西發展注入可持續動能。科技創新讓這片土地有“綠水青山”的生態底色,更有“金山銀山”的發展亮色,繪就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畫卷。(記者 李欣澤 王志輝)

(責編:賈凱璐、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