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陝西

陝西岐山孔頭溝遺址發現罕見珊瑚化石質權杖頭

2025年07月05日08:56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陝西岐山孔頭溝遺址發現罕見珊瑚化石質權杖頭

  7月3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近日,《考古與文物》(2025年第5期)刊發《孔頭溝珊瑚化石器與西周權杖頭》一文。文章顯示,近年來發掘的陝西岐山孔頭溝遺址西周墓葬中,出土了1件權杖頭,材質是罕見的珊瑚化石質。這一新發現,為研究中國珊瑚化石器、西周王畿地區的資源流通、西周禮制等提供了重要資料。

  孔頭溝遺址位於寶雞市岐山縣蒲村鎮與故郡鎮交界處,西距岐山縣城約8.5公裡,東距周原遺址約11公裡,是周原地區一處大型商周時期聚落,屬畿內高級貴族的採邑。遺址中的宋家墓地貴族墓M16出土了一件珊瑚化石器。該器呈略扁的圓球狀,中部有較大的圓形穿孔,高3.4厘米、橫徑4.4厘米、孔徑1.3厘米至1.5厘米,可能是一件權杖頭。該權杖頭為紅褐色沉積岩,通體遍布白色斑條。經鑒定,為衛根珊瑚或梁山珊瑚,存在於二疊紀,距今約2.9億至2.5億年。墓葬年代約為西周中期偏早,從隨葬兵器判斷,墓主可能為男性。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介紹,這一新發現並非個例。從目前發表的資料看,以往還發現了3件珊瑚化石權杖頭,年代均為兩周時期,形制、大小與孔頭溝出土的這件權杖頭相仿。

  權杖(頭)具有兵器、禮器等含義,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而中原地區發現的權杖頭備受研究者關注。20世紀70年代,周原地區出土的幾件西周銅權杖頭就引起了學界對其功用、定名、形制演變、起源與傳播等問題的廣泛討論。

  孔頭溝西周墓葬出土的權杖頭由二疊紀衛根珊瑚或梁山珊瑚化石制成。在距孔頭溝遺址相對較近的地區中,秦嶺以南的漢中地區是這兩種珊瑚化石最主要、最典型的出露區域。權杖頭的發現表明西周王畿關中地區存在跨區域的資源(產品)流通,而原料很可能來自漢中地區。西周珊瑚化石權杖頭在關中地區出現,有著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一方面,西周王朝對權杖頭這一外來文化特質採取了包容接納的態度,在關中尤其如此﹔另一方面,新石器時代以來,陝甘地區就有使用珊瑚化石器的傳統,這為西周王朝吸納改造權杖頭提供了新形式。但權杖的使用並未在西周形成較嚴格的禮制表征系統,這一外來文化特質最終未能完全融入西周禮制。(記者 趙茁軼)

(責編:鄒星、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