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金泳墓考古成果公布

為首次經考古發掘的唐新羅質子墓葬

2025年06月17日08:43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金泳墓考古成果公布

唐新羅質子金泳墓出土隨葬器物(資料照片)。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唐新羅質子金泳墓出土隨葬器物(資料照片)。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6月16日,記者從陝西省文物局獲悉:近日,《陝西西安唐新羅質子金泳墓發掘簡報》發布。該墓是首次經考古發掘的唐新羅質子墓葬,出土墓志詳細記載了金泳生平,志文為研究唐代質子制度、唐與新羅關系史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

2022年4月至6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位於西安市雁塔區東姜村的38處古代遺跡進行了考古發掘,其中一處為唐代新羅質子金泳墓。

墓中共出土各類隨葬器物83件(組),集中放置在墓室內,有陶俑、陶動物、陶塔式罐、銅錢、墓志等。墓志為青石質,由蓋、志兩部分組成。志蓋為盝頂方形,陰刻篆書“大唐故金府君墓志銘”。志石為正方形,其內楷書銘文共557字。

墓志顯示,墓主系唐新羅質子金泳,生於天寶六載,於貞元十年逝於長安城太平裡館第,終年48歲。金泳為新羅聖德王金興光堂兄金義讓之孫,其家族三代以質子身份留唐擔任宿衛,並獲授官職。金泳兩度任副使參與唐廷對新羅的吊祭冊封,生前官至新羅蕃長,負責管理僑民事務,是目前所見史料中唯一擔任新羅蕃長的人。

新羅是歷史上存在於朝鮮半島的國家之一。622年,新羅遣使入唐,此后近三百年間,唐與新羅保持密切往來。新羅是向大唐納質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質子地位在諸國質子中也最高。新羅人作為質子擔任宿衛開始於貞觀二十二年。新羅是唐代納質作為宿衛最多的國家。

金泳墓形制完整、紀年明確。金泳墓志是首次經考古發掘出土的在唐新羅人墓志,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介紹,其志文不僅勾勒出金泳家族的入唐脈絡與政治生涯,還是唐代質子制度、外交策略及文化交流的具體體現。金泳家族三代留唐為質的經歷,印証了唐代“質子宿衛”制度的延續性與功能性。金義讓、金泳祖孫三代以質子身份獲授高階官銜,體現了唐廷對蕃夷上層實行“懷柔遠人”的政治策略。金泳兩度出使新羅、兼任蕃長的經歷,凸顯了質子群體在外交事務中的橋梁作用——他們憑借雙重的政治、文化身份,協助唐廷維系宗藩秩序,對新羅僑民進行管理。墓志細節則可看出侍唐新羅王族的文化適應與身份重構。宿衛質子與唐官宦女子聯姻,子孫習儒業、應科舉,展現了質子后代通過婚姻、教育等逐步融入唐代社會的路徑。(記者 趙茁軼)

(責編:賈凱璐、李志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