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共創:面越廣,氣越足
2025年04月15日08: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新大眾文藝的興起有兩個前提,一是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廣泛應用,二是全民教育水平、文化水平,包括文學藝術修養普遍提高。由此,普通人可以更廣泛地參與到各種文藝創作與活動之中,人民大眾真正成為文藝的主角,而不只是欣賞者。
新大眾文藝與專業文藝的關系也耐人尋味。以秦腔為例,陝西有歷史悠久的秦腔非遺保護單位西安易俗社,但在今年春節,隨著甘肅安萬秦腔藝術劇院這個民間劇團線上線下演出的火爆,易俗社也“坐不住”了,加大了基層演出的力度。專業文藝借助新大眾文藝獲得新的生命與活力,新大眾文藝也借助專業文藝登上大雅之堂,獲得廣泛認可,二者相互促進、相互激發,更好推動文藝事業的發展。
歷史地看,中國共產黨一直領導、推動文藝大眾化運動。但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大眾化的路徑和成果也不同。今天,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文化生產力得到空前解放,新媒介帶來無比豐富的表現手段和數不盡的發表平台,這就使新大眾文藝呈現出新特點、新水平。新傳媒時代的新大眾文藝,既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生動詮釋,也是新時代文化創造力的一個重要表征。
期待文藝界繼續對新大眾文藝展開理論研究和歷史梳理,對代表性創作者進行個案研究,也對網絡平台創作生產機制流程進行系統剖析,進而探索適應新大眾文藝發展的評價標准和體系。
(作者為陝西省柳青文學研究會會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5日 20 版)
(責編:白鴿、李志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