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陝西為重點群體就業“搭橋鋪路”

2025年03月11日09:27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陝西為重點群體就業“搭橋鋪路”

“叮咚!您有新的回收訂單!”3月4日9時,在AI語音提示下,西咸新區建章路社區群眾馮興濤打開手機APP。這位患有夜盲症的創業者,此刻正處理著新的舊衣回收訂單。

趕早市賣熟食,頂著烈日打零工,深夜蹲守擺地攤……由於視力障礙,馮興濤的“打工路”格外坎坷。

“最怕天沒亮就要出門,路上深一腳淺一腳。”馮興濤說,他要照料年邁的母親和上初三的兒子,離不開家,隻能一次次婉拒社區推薦的外出工作機會。

“去年12月,社區就業創業群發布了開展‘就業服務進社區’活動的信息。我覺得機會來了。”馮興濤回憶,活動現場,他看中了一家專做舊衣物、鞋包回收的AI科技公司,決定自己創業當老板。

“居民可以在網上自助下單。AI會對回收衣服的新舊、面料等自動審核。這份工作干起來很輕鬆,每月能增收近千元。”馮興濤說,創業期間,社區專員還為他介紹了一次性創業補貼政策,讓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近年來,西咸新區通過開展“就業服務進社區”活動,先后邀請1530家企業“進社區”,幫助更多殘疾人實現“家門口”就業。截至目前,西咸新區累計提供崗位15264個,幫助500余名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增收。

馮興濤的故事是陝西為重點群體就業“搭橋鋪路”的一個縮影。

漢中市通過實施“援企穩崗+技能培訓+精准送崗+勞動維權+就業增收”一體化工作舉措,建立了困難群體“一對一”就業幫扶機制,為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提供“1131精准服務”(1次就業需求征集,1次職業技能培訓,3次崗位推薦,1次情況回訪),幫助低收入群體提高技能水平更好就業。

“我們針對重點困難群體,建立了就業幫扶台賬,對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實現就業的求職者,用好補貼政策,鼓勵引導企業吸納就業,合理統籌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同時建立‘市、縣、鎮、村、戶’五級聯動共享的農民工綜合服務平台,加強農民工失業情況動態監測,精准施策,開展外出務工返鄉回流人員重點幫扶。”漢中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陳國英介紹,2024年,漢中市城鎮新增就業39166人,困難人員實現就業4951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3578人。

延安市深挖“紅色基因”,建立“勞務品牌+技能培訓+就業創業”工作鏈條,按照“一縣一品”“一縣多品”工作思路,打造富有延安特色的勞務品牌。截至目前,延安市累計培育創建省級勞務品牌3個,市級勞務品牌5個,縣級勞務品牌12個,累計帶動就業創業15萬人以上,讓黃土地綻放“技能之花”。

48歲的吳延菊通過參加“寶塔月嫂”等免費培訓,不斷提升服務技能,成為市場上搶手的“五星月嫂”。3月6日,吳延菊告訴記者:“有了更專業的技能,我一年到頭都在忙,月收入1.5萬多元,非常滿足。”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等7部門印發《關於健全創業支持體系提升創業質量的意見》,提出面向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分型分類提供創業支持保障,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聚焦就業困難群體,陝西打出就業幫扶“組合拳”,助力重點群體“家門口”創業——明確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且所創企業或個體工商戶自工商注冊登記之日起正常運營6個月以上的就業困難人員,可向創業所在地縣級人社部門申請每人1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鼓勵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向當地人社部門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個人創業擔保貸款額度不超過30萬元,貸款期限不超過3年。

此外,陝西就業困難人員還享有就業技能培訓、招用就業困難人員單位社會保險、靈活就業社會保險、公益性崗位等補貼。

為了將好政策落在實處,陝西實現從“輸血兜底”到“造血賦能”的民生躍遷——扶風縣創新“1345”工作法,實現困難人員穩定就業﹔西安市蓮湖區搭建“秦雲優服”智慧幫扶平台,精准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安康市將勞務品牌轉化為就業名片,讓更多群眾就近就業。

乘著“春風行動”的就業快車,更多“馮興濤”在三秦大地上書寫著自己的“逆襲故事”……(記者 李旭佳)

(責編:賈凱璐、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