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陝西

“捉”線虫的年輕人

2024年02月26日08:45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捉”線虫的年輕人

常青在實驗室觀察採集回來的土壤樣本。

  “我的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康振生經常教導我們,農業科研工作者既要‘頂天’,不斷攀登國際農業科技前沿高峰,更要‘立地’,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解決生產實際問題。”2月23日,說起選擇研究植物線虫病害作為自己科研方向的初衷,陝西省生物農業研究所青年科研人員常青表示。

  1月23日,常青參加了第十一屆陝西好青年表彰大會。在第十一屆“‘中國夢·青年志’——尋找身邊的陝西好青年”主題活動中,他被評為“愛崗敬業好青年”。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常青收獲頗豐:獲評陝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入選第三批秦嶺生態保護青年學者、陝西省科學院“秦嶺百人”青年拔尖人才……

  博士研究生期間,常青師從康振生從事小麥條鏽病研究工作,在相關研究領域進行了扎實的學術積累,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然而,在博士研究生畢業之際,他選擇放棄之前熟悉的研究方向,轉而聚焦對經濟危害最重、防控難度最大的植物線虫病害。

  “植物線虫是導致植物病害的四大病原之一,危害幾乎所有的糧食和經濟作物。同時,作為一種典型的土傳病害,植物線虫總是藏身在土壤中,十分隱蔽。”常青介紹,“它們種類繁多、寄主廣泛、防治困難,每年會給陝西的糧食、蔬菜、水果、中藥材等農業支柱產業造成嚴重損失。我希望能用科技改變這一現狀,實實在在解決農業產業中面臨的問題!”

  要防治植物線虫,首先要搞清楚其發病情況。為此,常青離開熟悉的實驗室,一頭扎進三秦大地的田間地頭。幾年來,他與團隊的足跡遍及陝北、關中、陝南,針對嚴重威脅陝西省“3+X”農業支柱與特色產業發展的作物線虫病害開展防控技術研究工作。

  在陝北地區,每到馬鈴薯收獲時節,還不等開挖,很多薯塊就已經爛在了地下,導致馬鈴薯種植面積出現明顯下滑。“我種了半輩子洋芋,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咋回事。”榆林市榆陽區郭家灘村村支書郭奎英回憶。

  2019年開始,每到馬鈴薯收獲季節,常青和同事們就強忍著馬鈴薯腐爛后的惡臭,收集大量病薯及土壤樣品帶回實驗室進行分析檢測。終於,他們找到了馬鈴薯腐爛病的元凶——腐爛莖線虫。在榆林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組織下,常青為當地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就榆林市馬鈴薯災害線虫防控技術做了專項培訓,為當地馬鈴薯產業“立下一功”。他也因此被省農業農村廳聘為最年輕的陝西省現代農業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

  獼猴桃也飽受植物線虫之害。常青和團隊在秦嶺北麓獼猴桃產業帶和陝南秦巴山區獼猴桃產業帶調研時,發現了根結線虫對獼猴桃的危害。長期從事獼猴桃苗木經銷的“西北苗王”劉紅旗吃驚地表示:“我一直以為獼猴桃根系上的小疙瘩是根瘤菌形成的根瘤,有利於獼猴桃生長,從沒想過它們是腫瘤,會禍害獼猴桃。”

  發現這一情況后,常青與團隊先后就獼猴桃根結線虫病發生現狀給陝西省植物保護工作總站、西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等單位發函進行監測預警,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在翔實的田間試驗數據支撐下,常青和團隊開發出一套簡單易行的獼猴桃根結線虫病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制定了一項陝西省地方標准,為科學指導獼猴桃根結線虫病的防控提供了技術支撐。

  馬鈴薯、獼猴桃、設施蔬菜、絞股藍……哪裡有植物線虫,哪裡就有常青和團隊的影子。幾年來,他們在田間地頭“捉”線虫,用科技成果服務支撐了陝西多個農業產業的發展。

  植物線虫有何分布規律?它們有什麼傳播特點?……在服務農業產業發展的同時,作為一名科研人員,常青希望能摸清植物線虫的規律和特點,從而更好地防治植物線虫病。

  “在田間地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進一步提煉問題、研究問題,科研方向更明確了,研究也走得越來越深了。”常青表示,在農業生產一線待得越久,科研的動力就越足。近年來,他作為青年骨干主持及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發表論文10余篇,並獲得陝西省第十五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將始終以國家需求為己任,一如既往地扎根三秦大地,攀登科技高峰,以科技創新服務鄉村振興,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常青表示。(張梅文/圖)

(責編:鄒星、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