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觀眾需求 提升表演技藝
直播為戲曲傳播創造新路徑

近年來,青年演員走進直播間,打開了戲曲傳播的新局面。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已有231種戲曲在抖音開通直播﹔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間,抖音戲曲類主播收入同比增長232%,在已經開通直播的戲曲中,73.6%的戲曲種類獲得過打賞。戲曲演員在直播間連麥PK,收獲觀眾打賞,成為戲曲行業新現象。
近日,武漢大學發布《直播PK、打賞與戲曲傳播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報告》認為,直播PK、打賞源自戲曲藝術悠久的“斗戲”傳統、“纏頭”習俗,這種觀、演及時互相反饋的模式,還原了戲曲表演與觀眾的互動方式,是戲曲創作體察觀眾審美習慣的體現,有助於戲曲藝術開辟新舞台,吸引年輕觀眾,增加市場化收入。
“PK源自戲曲‘斗戲’傳統,是市場競爭的一種形式,自唐至今。”武漢大學教授、中國戲曲學會顧問鄭傳寅介紹,不同劇種、行當的戲曲演員直播PK,互相切磋技藝、提高藝術水准,觀眾評定高下並送出點贊、鮮花、打賞,重現了傳統節日圍觀“擂台戲”的熱鬧景象。演員以PK為比拼擂台,增加與同行交流的機會,激發從業積極性,促進戲曲行業培養“生力軍”。
“直播PK,是演員和觀眾都能參與的視聽盛宴。”在北京京劇院言派老生、國家二級演員王寧看來,打賞是粉絲的“戲票”,更代表著觀眾對傳統文化的支持和對演員的認可。現在,王寧每周都會在抖音開設京劇教學直播課,帶著粉絲逐字逐句學習京劇唱段,並與粉絲一對一連線指導糾正。“目前直播間裡已經有100多位粉絲都會唱《讓徐州》了。”王寧說。
抖音戲曲主播劉書含已經學習戲曲12年,她在《報告》發布會現場分享了自己借助抖音平台傳播戲曲文化的經歷和感受:“從一開始的粉絲基數很少,到后來收獲大量粉絲,一條視頻的瀏覽量能達到1100萬,我越來越有信心去更新視頻,打開直播與粉絲們互動。”劉書含先后與昆曲、豫劇等同行連麥PK,她認為直播PK不僅可以向觀眾展示不同戲曲門類的藝術特點,還能讓演員更好地了解觀眾的需求和反饋,以提升自身技藝。
《報告》評價,打賞是“纏頭”習俗在直播時代的表現形式。觀眾為演出打賞,發源於唐代的戲曲“纏頭”習俗。“纏頭”既包含票價,也包含觀眾向演員、戲班贈送的禮物。直播打賞這種“先觀看后付費”的模式,是觀眾對戲曲表演共情、欣賞心理的外顯化。為藝術付費成為戲曲觀看者的一種主動選擇,更是對傳統藝術傳承者的肯定和鼓勵,是順應大眾消費心理的藝術付費方式,更符合廣大觀眾的心願。
“傳統不是沒有生命力,而是缺乏一個數字化連接的場域。”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肖珺認為,直播PK、打賞的互動方式為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一種可行道路。青年演員在新的展演空間高頻次、高質量演出,不僅解決了戲曲演員自身的發展問題,還為傳統戲曲培養了大批愛好者和忠實粉絲。這種能夠激活傳統文化生命力的傳播創新值得鼓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熱門排行
- 1陝西“三瑞”蘋果推廣面積突破40萬畝
- 2“菜籃子”,拎穩了嗎?
- 3銀裝素裹!鐵路人戰風雪保暢通
- 4辦實事|拖欠工資?陝西多地多部門協…
- 5牢記“國之大者” 落實黨政同責 堅…
- 6學習新時代改革開放先進經驗 譜寫新…
- 7組圖︱當陝西高校邂逅今冬初雪,簡直…
- 8一個山區縣城的產業突圍路
- 9南引新風開新局
- 10從旅途“歇腳點”到打卡“新景點”
- 11共赴7年之約,看古絲綢之路起點上的…
- 12西安繼續實施工作日機動車尾號限行
- 13陝西“米”字形高鐵網貫通全省聯通全國
- 14新突破!西十高鐵兩條隧道同日貫通
- 15西安將全面展示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成果
- 16醫院管理與醫學教育高質量發展西部論…
- 17第七屆絲博會將舉辦4大類20多項重…
- 18千年鼓樂復繞梁(護文化遺產 彰時代…
- 19陝西省總工會命名50個“夢桃式班組”
- 20陝西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加…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