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書海 探索無窮奧秘
——2023年陝西省優秀科普圖書盤點

小學生在科普活動中觀看昆虫標本。
游客在西安九號宇宙航天科技館觀看音像科普作品。
一個小朋友在科技展會上觀看展品。
2023年陝西省優秀科普圖書。
“從整體情況看,今年的參評作品不管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優秀的原創科普作品越來越多了,說明我們科普創作的活力在不斷增強。”10月7日,2023年陝西省優秀科普圖書評審專家李勃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日前,2023年陝西省優秀科普作品評選活動落下帷幕。15冊(套)科普作品被評為2023年陝西省優秀科普作品,部分作品將參加全國優秀科普作品評選。
這些作品都講述了什麼內容,有哪些創新性?作品的背后有著怎樣的創作故事?連日來,記者採訪了相關作品的主創人員。
■ “跨界”融合,讓科學更有趣
2022年9月印發的《關於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提出,鼓勵科技工作者與文學、藝術、教育、傳媒工作者等加強交流,多形式開展科普創作。
此次獲獎作品中的多部優秀作品,源於創作者的“跨界”融合。
音像電子圖書《“藝術與科學的交匯”科普系列音樂會》把“融合”體現得淋漓盡致。多年來,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管曉宏領銜的藝術與科學科普創新團隊創新形式開展科普活動,創辦並實踐“藝術與科學的交匯”系列科普音樂會。該音樂會以探索藝術與科學的關系為主題,由科學家與藝術家共同完成,以專業樂團演奏與科普講座交替進行的形式開展。《“藝術與科學的交匯”科普系列音樂會》基於“藝術與科學的交匯”系列科普音樂會創作,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這套音像電子圖書真實還原了科普音樂會的場景,向社會大眾普及科學與音樂知識,介紹最新科研成果,兼具科學性、知識性、藝術性、通俗性和趣味性,實現了科學與藝術的交融。”2023年陝西省優秀科普圖書評審專家徐超表示。
“藝術形象思維啟發科技創新,科技進步推動藝術發展。藝術形象思維與科學邏輯思維的相互融合,對於新時代的科技創新與藝術實踐,以及提高公眾的藝術修養與科學文化素質、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說起創辦“藝術與科學的交匯”系列科普音樂會的初衷,管曉宏表示。
成語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不僅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人生智慧,還包含著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由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未來出版社出版的《成語裡的博物學》,正是這樣一套可以在傳統文化中領略自然科學知識的科普書籍。
《成語裡的博物學》共3冊,分別為《植物》《動物》《人體》。該套圖書從博物學的視角出發,解讀成語中蘊含的科學知識。全套圖書共245個成語,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這些成語的釋義、出處、故事,以及博物學解釋。
“我們希望能打破學科界限,將科學知識與人文知識用成語串聯起來,為孩子們架構起學科知識過渡的橋梁。”這套書責任編輯張美琎介紹。
這套書的誕生源自一次偶然的邂逅。2020年的一天,未來出版社的編輯張美琎參加了一次陝西圖書館的公益講座。“講座現場氣氛特別好,劉老師對成語別出心裁的解讀,吸引了現場觀眾,也讓我找到了冥思苦想的圖書選題!”張美琎說,“科普圖書的市場需求很強烈,要完成一部優秀的科普圖書難之又難,交叉融合是一個重要的方向。我們將繼續努力,打破學科界限,出版更多的精品科普圖書。”
“融合”不僅體現在知識領域的交叉創新,還體現在內容和形式的多種表達。由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出版的《說解漢字一百五十講》以“人”字為中心,發散式聯系到與人有關的漢字上,將漢字的前世今生、漢字之間的種種關系、漢字蘊含的歷史與文化濃縮於一篇篇千字短文中,短小精悍,可讀性強,充分展現了古文字學界對漢字普及工作的有益探索。
■ 瞄准需求,讓科學更有用
《關於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提出,要以滿足公眾需求為導向,持續提升科普作品原創能力。
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的《我打敗了流感君》,是一部原創流感病毒立體繪本。該書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活潑。在這本書中,流感病毒如何侵入人體,各種免疫細胞在抗病毒過程中如何發揮作用,流感病毒如何變異,抗體有什麼功能等問題,均被輕鬆解答。
輕鬆解答的背后是創作團隊的不懈努力。文字作者潘盈是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一名醫生。有感於甲流頻發,但大家卻對其相關知識了解甚少,她決心創作一本讓幼兒園孩子也能看得懂的科普書,讓大家了解流感,科學應對流感。
要用通俗形象的語言來說清楚復雜的科學知識並非易事。“有時候,我都覺得說得很清楚了,繪圖的伙伴仍表示不明白。我們就反復討論、不斷加工,最后再念給幼兒園的孩子聽,直至修改到大家都聽明白了為止。”潘盈說。
苦於喜歡運動卻不知運動規則,市面上也很難找到通俗又翔實的相關讀物,樂樂趣立體書編輯胡月萌生了做一本有關體育運動的立體書的想法。
“今天,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體育運動對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大到體育強國戰略的實施,小到家長對孩子運動鍛煉的重視,都需要社會大眾了解更多有關運動的知識。”胡月介紹,《體育運動大書》就是為瞄准這一市場需求而創作。
賞心悅目的畫面,加上豐富有趣的體育知識,這本書一經出版就得到關注。據了解,《體育運動大書》的法語版、韓語版已經出版,日語版也即將出版。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提高公眾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促進全社會廣泛參與?由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守望家園——生物多樣性保護我們在行動》就是一部針對社會公眾編寫的科普讀物。“這本書呼應社會熱點,緊貼讀者需求,大家可以從中系統地了解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相關內容,進而增強生態文明意識,自覺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努力。”2023年陝西省優秀科普圖書評審專家於學鋒表示。
以服務社會大眾為目的,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小兒川崎病防治與家庭護理》是全國第一部以科普形式介紹川崎病診療護理的科普著作,圖文並茂,淺顯易懂﹔由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探秘航模世界——寫給孩子的航模啟蒙書》通過近300張精美圖片和詳細講解,重點介紹了航空模型的發展歷史、專業術語、航模活動特點、航模活動注意事項、航空模型的使用價值等知識。
“把知識傳播給社會,讓越來越多的人獲益,這既是科普創作的目的,又是科普創作者的最大動力。隻有從讀者需求出發,才能創作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2023年陝西省優秀科普圖書評審專家竇建衛表示。
■ 深度挖掘,讓更多人獲益
《關於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提出,依托現有科研、教育、文化等力量,實施科普精品工程,聚焦“四個面向”創作一批優秀科普作品,培育高水平科普創作中心。
陝西科教資源優勢明顯。如何讓科研成果科普化,讓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從中受益,全省各界都在積極探索。
由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牽星司南——中國古代導航技術》一書,展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在授時、導航和測繪技術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以導航技術為紐帶開辟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為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融合作出的重要貢獻。該書是創作者在國家授時中心為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第13屆大會策劃的“中國古代導航技術展”主要內容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延伸,重新整理編撰而成。
該書文圖並茂,不僅通過大量翔實的歷史文獻再現了觀象授時、觀星辨向、磁石司南、匠人建國、計裡畫方、牽星過洋等技術的歷史記載,還通過照片、圖解等形式,為我們詳細闡釋了古人授時、導航、測繪的方法,生動再現了中國古代導航技術的發展。
該書作者竇忠是陝西省天文學會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長期從事天文和時間科普工作。“古有司南,今有北斗。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希望讀者通過這本書了解我國古代導航科技成就,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探索精神,共同推動我們的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竇忠表示。
由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秦嶺野生大熊貓·陝西》的主編馬亦生是一位在秦嶺從事了30余年野生大熊貓研究、保護的科研人員,這本書由他帶領團隊而創作。馬亦生1990年開始在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事野外大熊貓的分布調查,2005年開始在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就職,分管大熊貓保護和科研等工作。30多年來,他堅持用筆和鏡頭記錄秦嶺野生大熊貓。
《秦嶺野生大熊貓·陝西》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用300余幅精美照片全面展示了秦嶺野生大熊貓的生存狀態及保護現狀。“我們想通過這本書為讀者揭開秦嶺野生大熊貓的生存及成長軌跡的秘密,講述大自然與人類和諧共生的動人故事,讓大家感受多姿秦嶺,感悟生命之美。”馬亦生表示。
“以前,科研人員做科普,不僅在職稱、績效中沒有加分,往往還被認為是不務正業。現在明顯改善了。”2023年陝西省優秀科普圖書評審專家許衛紅說,“近年來,隨著科學普及的重要性被不斷認識,以及各種鼓勵科普創作措施的出台,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成為科普創作大軍的主力。這也使得科普圖書精品不斷涌現,選題越來越精細化、個性化,題材和內容日趨豐富。”
今年3月,西安市發布科普專題項目申報指南,引導並激勵科技工作者參與科普作品創作,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向科普產品轉化。陝西自然博物館、西北大學、長安大學等單位申報的《秦嶺四寶科學探究繪本》《昆虫通識》《一本書讀懂交通強國戰略》等多部科普圖書創作獲得資助。為不斷提升科普能力,西安市還印發《西安市科技計劃科普專題項目資助管理辦法(試行)》,支持圖書、音像制品、短視頻、電子出版物等科普作品的創作和科普軟件、科普互動體驗產品、科技成果科普化產品等研發。
“我們還將不斷加大支持力度,扶持一批優秀的科普創作者,拓寬科普作品傳播和推廣的渠道,推出更多優質的科普內容,為更多人打開科學的窗戶和大門。”陝西省科技廳宣教處副處長徐貞喜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熱門排行
- 1 “誰能干就讓誰干 誰干成就給誰獎…
- 2西安公布落戶新政 涉及8類人員
- 3了不起!西工大的這個宿舍裡竟然走出…
- 4西安:城牆下的高鐵開進北京 每天開…
- 5西安咸陽,何以唱好“雙城記”?
- 6 以“綠”為底,繪就秦巴腹地生態畫…
- 7實力賦能 絲路科學城高質量發展
- 8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在西安開幕
- 9突出需求導向效果導向抓實理論學習 …
- 10中央第三巡回指導組在陝召開巡回督導…
- 11為形成陸海聯動、東西互濟的開放格局…
- 12陝西藍田:蕎麥嶺上花如潮
- 13賡續歷史文脈 鑄就新的輝煌
- 14陝西“一帶一路”建設碩果盈枝
- 15秦嶺朱雀景 漫山秋色層林盡染
- 16陝西東庄水利樞紐涇河大橋主拱合龍
- 17西安地鐵開通裡程有望突破400公裡
- 18為期四個月!陝西開展打擊整治無人機…
- 19西安將舉辦多場線下招聘會
- 20陝西科教軟實力為“一帶一路”建設添…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