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眼瞰絲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這是2017年4月21日拍攝的河南漢魏洛陽城遺址(無人機照片)。
20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打通橫貫東西的古絲綢之路。
2000多年后的2014年6月,由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以聯合申報的形式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絲綢之路項目,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絲綢之路54個廊道中第一個成功申遺的項目。
古絲綢之路綿亙萬裡,延續千年,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路,也是一條文明交流之路,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汲取歷史智慧,照亮前行之路。在世界經濟復蘇曲折、發展失衡加劇、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共建“一帶一路”正是中國以往鑒來找到的當今時代破題之鑰。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這是河南漢魏洛陽城宮城遺址的宮城東牆發掘區全景(1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巡游彩車從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丹鳳門前駛過(9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這是西安大雁塔(4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這是西安小雁塔(5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這是西安火車站與其身后的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4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這是5月31日在甘肅省天水市拍攝的煙雨籠罩下的麥積山石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這是2022年4月29日在甘肅省天水市拍攝的麥積山石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這是10月15日在甘肅省敦煌市拍攝的玉門關遺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智敏 攝
這是10月15日在甘肅省敦煌市拍攝的玉門關遺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智敏 攝
這是9月8日在新疆庫車市拍攝的克孜爾尕哈烽燧(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8月11日拍攝的夕陽下的新疆交河故城(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熱門排行
- 1 “誰能干就讓誰干 誰干成就給誰獎…
- 2西安公布落戶新政 涉及8類人員
- 3了不起!西工大的這個宿舍裡竟然走出…
- 4西安:城牆下的高鐵開進北京 每天開…
- 5西安咸陽,何以唱好“雙城記”?
- 6 以“綠”為底,繪就秦巴腹地生態畫…
- 7實力賦能 絲路科學城高質量發展
- 8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在西安開幕
- 9突出需求導向效果導向抓實理論學習 …
- 10中央第三巡回指導組在陝召開巡回督導…
- 11為形成陸海聯動、東西互濟的開放格局…
- 12陝西藍田:蕎麥嶺上花如潮
- 13賡續歷史文脈 鑄就新的輝煌
- 14陝西“一帶一路”建設碩果盈枝
- 15秦嶺朱雀景 漫山秋色層林盡染
- 16陝西東庄水利樞紐涇河大橋主拱合龍
- 17西安地鐵開通裡程有望突破400公裡
- 18為期四個月!陝西開展打擊整治無人機…
- 19西安將舉辦多場線下招聘會
- 20陝西科教軟實力為“一帶一路”建設添…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