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准入 優服務 拓空間
陝西為民營經濟開辟廣闊發展空間

■ 截至2022年底,全省民營經濟經營主體注冊資本達9.59萬億元,佔全省經營主體注冊資本總額的66.27%
■ 民營企業提供了全省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已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的重要渠道
■ 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實有民營經濟經營主體544.75萬戶,佔全省經營主體總量的98%
本報記者 徐穎文
“隻提交了一份申請材料,就順利拿到營業執照和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証,真是方便。”9月11日,楊凌示范區個體工商戶耿鵬剛說。
日前,楊凌示范區在全區推行營業執照和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証照聯辦”,打通“准入准營最后一公裡”。“証照聯辦”取代了以往“多表申請、多窗受理、多次跑動、串聯審批”的傳統模式,鼓勵經營主體在辦理營業執照登記時,一並申請辦理相關經營許可事項。
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來,我省多舉措助力民營經濟經營主體發展,使民營經濟取得長足發展。截至2022年底,全省民營經濟經營主體注冊資本達9.59萬億元,佔全省經營主體注冊資本總額的66.27%。民營企業提供了全省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已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的重要渠道。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實有民營經濟經營主體544.75萬戶,佔全省經營主體總量的98%。
持續放寬市場准入
電話指導、不用來回跑、沒提交任何紙質資料、不到兩小時就完成了網店的營業執照和信息備案……這是日前西安市民張建開辦網店的經過。
“開辦網店成本相對低,經營時間靈活。我和家人商量打算開一家銷售零食的網店。”張建告訴記者,“由於是第一次開店,我不知道如何辦理各種手續,在網上查詢后還是不清楚有些程序,就撥打了西安市市場監管局經開區分局的咨詢電話。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我在網上提交了相關資料,完成了申領營業執照,並同步在陝西政務服務網填寫了相關信息,完成了備案。”
在接收到張建提交的申請后,西安市市場監管局經開區分局工作人員進行了並聯審批,不到兩小時就辦好了網店的營業執照和信息備案,並通過郵寄方式將營業執照、公章及僅銷售預包裝食品備案表寄給了張建。
“張先生銷售的零食屬於預包裝食品,可以直接在網上辦理相關業務。”西安市市場監管局經開區分局工作人員胡斯凡說,“以前開辦銷售預包裝食品的店鋪,需要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証,還需進行現場核查。現在隻需要同步提交一份備案信息採集表,完成信息備案即可。”
經營主體是經濟的源頭活水,是保就業、保民生和穩經濟的關鍵。今年以來,全省市場監管系統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為重點,進一步提升經營主體准入、准營、退出全周期便利度,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助力民營經濟經營主體持續穩定增長。
省市場監管局持續放寬市場准入,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按照“非禁即入”“非禁即准”的原則,進一步清理、規范對民間資本的准入條件以及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經營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不得針對民營企業在投資金額、產能規模、土地供應、採購招投標等方面設置門檻。
在持續優化准入准營環境方面,省市場監管局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推進企業開辦標准化規范化,拓展電子營業執照運用領域,提高企業全程網上辦使用效率,將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5個工作日以內﹔深化“証照分離”改革,加大“照后減証”和簡化審批力度,積極推動“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試行連鎖經營企業直營門店食品經營許可告知承諾制,在食品、特種設備、重要工業產品等領域,試點推行市場監管領域“一業一証”改革﹔圍繞創業者的難點痛點,深化經營主體准入制度改革,便利民營經濟經營主體投資創業。
優化市場發展環境
“我們是一家村辦企業,缺乏食品生產相關專業知識,面對如何進行廠區規劃、如何選擇生產設備以及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等問題,一時間找不到頭緒。黃龍縣市場監管局得知我們的情況后,邀請市上的食品專家對我們進行了現場技術指導,並立足企業實際幫助我們制定了管理措施,逐項逐條進行講解,還在選擇生產設備、規劃場地等方面給我們不少建議,使企業得以順利投產。”黃龍縣神龍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孫志杰說。
今年以來,延安市市場監管局聚焦全省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主題,不斷優化服務意識,在全市范圍開展“送技術、送服務,進食品生產企業、進小作坊”活動,通過“請進來”的方式,邀請經驗豐富的食品專家對企業進行“証前指導”,為食品生產企業和食品小作坊在環節設置、過程管控、設備配備、制度建立等方面提供咨詢和指導,避免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小作坊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助力民營經濟經營主體穩步發展。
今年以來,為助力民營經濟經營主體發展,省市場監管局出台培育壯大經營主體激發市場活力26條措施和支持個體工商戶轉型企業若干措施﹔建立扶持個體工商戶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組織開展個體工商戶服務月活動﹔深化知識產權金融服務,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三年行動﹔深入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確保國家減稅降費政策落地落實﹔全面推行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推動全省重點園區“一站式”服務全覆蓋﹔深入開展質量技術幫扶“提質強企”行動,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的質量短板,持續提升企業質量競爭力。
與此同時,省市場監管局持續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進一步加大交通物流、水電氣暖、金融、行業協會商會等領域涉企收費監管力度,依法依規嚴肅查處亂收費行為,切實減輕民營經濟經營主體不合理負擔﹔加大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監管,進一步降低企業用能成本﹔出台行政處罰裁量權適用規則和行政處罰裁量基准,制定實施“不予行政處罰”和“減輕行政處罰”兩個清單,使市場監管行政執法更加規范。
創造更多發展機會
據了解,目前我省民營經濟經營主體多集中在制造、建筑、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傳統行業,行業領軍企業少﹔研發投入相對不足,有研發投入的僅佔38.6%,有專利權的僅佔23.9%,產品創新較少,缺乏核心競爭力。由於我省各區域資源稟賦、發展條件和經濟基礎不同,特別是經濟結構差異,民營經濟發展存在著不平衡,與民營經濟發達地區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為提高我省民營經濟經營主體“質量”,下一步,省市場監管局將以我省“三個年”活動為抓手,不斷轉變監管理念,提升監管效能,創造更加優良的准入環境、競爭環境、發展環境,以高效能市場監管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省市場監管局將聚焦關鍵環節,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為重點,進一步降低經營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讓民營經濟經營主體擁有更多創業投資機會。同時,進一步清理、規范對民間資本的准入條件,不得對民營企業在投資金額、產能規模、土地供應、採購招投標等方面設置門檻。
為了讓民營經濟經營主體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省市場監管局將繼續強化公平競爭政策實施,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開展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專項清理,在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資源要素配置等方面一視同仁,打造公平競爭環境,讓民營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享受平等待遇﹔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開展公用企業限制競爭和壟斷行為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濫收費用、強迫交易、搭售商品、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等限制競爭和壟斷行為﹔加強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執法,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專項執法行動,嚴查仿冒混淆、虛假宣傳、侵犯商業秘密。省市場監管局將民營經濟經營主體的難點痛點堵點作為工作的切入點,以更加優質的服務讓全省營商環境更有溫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