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人民網看陝西

“奮躍而上·2023總書記考察年中回望”系列報道之二——

不負總書記殷切希望 陝西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吳德鋒 賈凱璐 肖聰聰
2023年08月25日14:03 |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不負總書記殷切希望 陝西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二〇二三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指出:“希望全國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年像動如脫兔般奮躍而上、飛速奔跑,在各行各業競展風流、盡顯風採。”兔年奮躍而上,既是中國各行各業蓬勃發展的寫照,也是每一個人努力奮斗的圖景。人民網推出《奮躍而上·2023總書記考察年中回望》系列報道,回訪習近平在2023年上半年考察調研的地區,描繪廣大人民以實干創造幸福,在平凡生活中奮躍而上的美好故事。

  5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陝西西安主持中國—中亞峰會前夕,專門聽取陝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發表了重要講話。

  習近平強調,要著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更加主動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在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中強動力、增活力,打開發展新天地。

  站在新起點,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陝西正在緊抓機遇,持續深化“一帶一路”商貿物流、科技人文交流,推動開放型經濟穩中有進、進中向好、好中提質。

  搭上中歐班列 絲路起點續寫新篇章

  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在這裡,中國小伙元朝輝和哈薩克斯坦姑娘阿妮塔這對跨國夫妻搭乘“一帶一路”的順風車,從代購小店到跨境電商,從賣牙膏、拖鞋到實現汽車整車出口,生意越做越大,他們也成為了絲綢之路沿線經貿活力不斷增強的實踐者、見証者、獲益者。

某跨境電商平台主播在海外倉內直播帶貨。受訪者供圖

  某跨境電商平台主播在海外倉內直播帶貨。受訪者供圖

  “做電商,物流不通是萬萬不行的。”談起這些年的變化,元朝輝告訴記者,中歐班列不僅解決了跨境電商貨物的頭程運輸問題,還為當地消費者帶去了質優價廉的商品及“好貨不貴、物流還快”的電商購物體驗。

  “我們先把貨物從國內運到海外倉,再與當地快遞公司合作投遞,發往中亞及俄羅斯地區的訂單隻需3至10天就能實現妥投。”元朝輝說,通過中歐班列長安號,現在整個訂單的妥投成本降低了一半、時效提升了一倍。伴隨著中歐班列的聲聲汽笛,元朝輝和阿妮塔的生意蒸蒸日上。

  10年間,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已開通西安至中亞國家等17條干線通道,實現亞歐地區主要貨源地的全覆蓋。中歐班列長安號從初期的每周1列到現在的每日10列以上。

  寶雞,地處隴海鐵路沿線,是陝西向西開放關鍵節點。

  當地一家水泥企業的負責人曹新來最近正在考慮擴大公司在吉爾吉斯斯坦的水泥產能,加大和水泥生產緊密相關的石灰石和煤炭相關產業投資力度。

  “‘一帶一路’倡議發出后,我們公司往吉爾吉斯斯坦運輸水泥生產設備等物資可以從霍爾果斯口岸走鐵路運輸,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談到未來發展前景,曹新來充滿信心,“相信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推進,我們的企業在中亞發展將獲得更多便利和優惠政策。”

夜幕降臨,西安國際港站內燈火通明(無人機拍攝)。人民網 黨童 攝

  夜幕降臨,西安國際港站內燈火通明(無人機拍攝)。人民網 黨童 攝

  陝西元素“吸睛” 拓寬非遺文化對外交流渠道

  7月22日一大早,82歲的穆忠民和團員們練習起兩首華陰老腔,為上午的演出做准備。

  2016年,穆忠民加入了華陰張香玲老腔皮影藝術團,主要負責演奏。“我們還曾經受邀請去大唐西市和咸陽表演過呢。”穆忠民自豪地告訴記者。

穆忠民(左二)在渭南市非物質文化展示傳習館表演。人民網 吳德鋒 攝

  穆忠民(左二)在渭南市非物質文化展示傳習館表演。人民網 吳德鋒 攝

  華陰老腔是渭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之一,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渭南的華陰老腔等非遺項目,曾先后亮相歐洲、東亞及東南亞等國際舞台。

  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李武毅介紹:“目前,渭南全市共有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項、國家級代表性項目17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7人,國家級非遺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數量均位居全省第一。”

  5月18日至19日,中國—中亞峰會在陝西省西安市舉行。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的歡迎儀式上,50名來自榆林市的民間藝人和文化工作者表演了腰鼓、秧歌等民間藝術節目,“舞”出了“老陝”的豪爽與好客。

  渭南的華陰老腔、榆林的腰鼓等民間藝術因其獨特的魅力,為深化人文交流,加強“一帶一路”民心相通作出了貢獻。

  據陝西省文旅廳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西安鼓樂、秦腔藝術、華陰老腔等眾多具有鮮明陝西地域特色的非遺代表性項目活躍在各大國際節慶展會中。陝西充分發掘千年古都、古絲路起點的歷史文化價值,開拓陝西非遺文化對外交流渠道,“陝味兒”“秦風秦韻”“陝西元素”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十分“吸睛”。

  深耕智慧農田 現代農業領域合作再上新台階

  坐落於陝西關中平原的楊凌,被稱為“中國農科城”。5月29日,上海合作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在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楊凌示范區開幕。

5月29日,上海合作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開幕式現場。人民網 吳德鋒攝

  5月29日,上海合作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開幕式現場。人民網 吳德鋒 攝

  作為“一帶一路”農業科技版圖上的重要力量,楊凌聚集著現代種業、智慧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業智能裝備制造等領域的全鏈條資源,在農業科技交流合作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這幾天,正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西農”)學習的哈薩克斯坦留學生馬拉提忙得不可開交。

  在校期間,馬拉提在實驗室認真分析著各類實驗數據﹔校園之外,他還有一個身份——跨境貿易公司職員。

  2017年,馬拉提獲得了中國絲綢之路獎學金獎勵,前來西農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2019年,他簽約了一家中哈進出口貿易公司,利用自己的學業優勢把哈薩克斯坦的高品質牛羊肉出口到中國。

  “中國開啟了我不一樣的人生。”馬拉提興奮地說,楊凌的學習工作經歷,讓他立志為中哈兩國友誼作出更多貢獻。

  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在楊凌落地4年來,楊凌聚焦“交流、培訓、示范”核心功能,充分發揮平台作用,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科技推廣模式,不但為自身發展開拓了一片廣闊天地,更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份優質方案。

  近年來,楊凌示范區以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建設為平台,先后在哈薩克斯坦等國建成8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派出73批194人次專家團隊開展援外指導,115個品種和土壤改良、光伏灌溉等技術裝備通過中歐班列運往海外園區進行試驗示范。

  作業線束上,龍門吊忙碌地吊裝著集裝箱﹔鐵軌上,一列列中歐班列一路疾馳﹔田地裡,一粒粒“金種子”在“一帶一路”上生根發芽,結出現代農業合作的豐碩果實……

  錨定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目標,陝西正在不斷培育壯大新動能,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以拼搏奮進的昂揚姿態,努力讓這片古老的黃土地煥發勃勃生機。(吳超、鄧楠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鄒星、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