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易俗社文化街區過個“文藝范”的年

本報訊 (記者 柏樺)1月30日下午,在西安鐘樓附近的易俗社文化街區,露天戲台上,裝扮停當的演員們相繼出場,鏗鏘激昂的秦腔響徹整個廣場。戲台下,興致勃勃的觀眾不時鼓掌、喝彩。“在城市的核心商業街區能看到精彩的傳統戲曲,說明我們的城市越來越注重文化內涵。”西安交大的朱老師看完演出后感慨地說。
夜幕降臨,花燈點亮,易俗社文化街區籠罩在色彩斑斕的燈火中。天街燈市造型燈籠和大型石榴燈籠絢爛的色彩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觀賞、合影留念。露天戲台上的戲曲唱段、“花落易俗”投影3D燈光秀和遍布各處的生旦淨丑、戲曲花冠燈等燈組及藝術裝置為整個街區增添了文化韻味和濃濃年味。
作為全國首個以秦腔文化為主題的街區,為了讓大眾更直觀地感受秦腔,易俗社文化街區不僅還原了仿古露天戲台,還邀請眾多戲曲劇社和民間自樂班前來演出,讓市民游客在游玩的同時能免費聽到地道的大秦之音,體驗傳統與時尚的交融。
“易俗小舞台,群眾大舞台。惠民演出一直是我們舉辦秦腔演出的首要目標。”易俗社文化街區市場營銷中心總監徐中峰告訴記者,自2021年9月14日開街以來,易俗社文化街區已經舉辦了近90場秦腔惠民演出。露天戲台不光是專業團隊的演出舞台,也可以讓愛好戲曲的市民游客一展身手。
春節期間,易俗社文化街區為市民游客准備了許多驚喜:老字號餐飲商鋪有不同程度的優惠。2月2日至21日,西安易俗社眾多名角會在街區的露天戲台上亮相,《三滴血》《火焰駒》等經典大戲每天不重樣。裝扮一新的東邦哥復古地下文化街區全面開放,音像店、旱冰場、供銷社、西影放映室等帶游客重返20世紀80年代的西安。易俗社劇場推出經典折子戲專場,觀眾除了聽戲還可以穿戲服拍照,DIY臉譜、木版畫。2月7日至15日,中國秦腔藝術博物館和易俗社百年博物館將以直播的形式帶觀眾探究秦腔藝術的千年歷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1新春走基層|守護交通安全的秦嶺衛士
- 2公益慢火車,承載秦巴深處女孩的“一…
- 3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9例…
- 4過年來這兒玩!聖地河谷·金延安迎來…
- 531省份新增確診病例81例 其中本…
- 6春節祝辭
- 7陝西省9大灌區引水冬灌100萬畝以上
- 8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4例…
- 9“五大意識”統籌發展 強基固本共譜…
- 10陝西文博單位推出180余項虎年新春…
- 11新春走基層丨西安:“書院”啟筆迎新年
- 12趙一德看望慰問老同志
- 132021年陝西邊檢總站驗放出入境人…
- 14團結奮斗 開辟美好未來
- 15全國總工會十七屆五次執委會議召開
- 16西安百萬學子踏上回鄉路
- 17中央巡視組原副組長董宏一審被判死緩
- 18陝西移動抗疫通信服務保障贏得廣泛贊譽
- 19趙一德看望慰問院士專家
- 20漢中2022“漢風年•老家過”新春…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