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靖边:全链赋能 让“小谷粒”托起乡村振兴“大希望”
金秋送爽,硕果飘香。走进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龙州镇的田野间,万亩谷子田如金色绸缎铺展在大地,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秸秆,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谷香,农户们穿梭田间查看谷情,脸上洋溢着对丰收的期盼,一幅生动的秋日丰收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近年来,龙州镇紧扣本地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自然优势,将谷子种植作为带动群众增收、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抓手,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让“小谷子”逐渐长成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在龙一村的谷子种植基地,种植大户张波正俯身查看谷穗饱满度,眉眼间满是喜悦。“今年雨水赶得巧,谷子长势比往年好。180亩地预计能收10万斤谷子,按现在的市场价算,能有80万元收入。”
从“种得好”到“卖得好”,产业链延伸让“金谷粒”增值。随着龙州小米的名气越来越大,张波顺势而为,不仅办起了谷米加工厂,还牵头成立浩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周边农户提供从播种、管理到收割、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如今,合作社年销售谷米500多吨,营业额超500万元,产品远销内蒙古、宁夏等地。
另一边的龙二村,凭借平坦开阔的地势、充足的耕地资源,以及龙州镇13座水库构建的完善灌溉网络,通过土地流转整合上万亩耕地,建成4000亩高标准谷子种植基地,并同步开展有机认证,从源头保障小米品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光有好品质还不够,得让品牌响起来、产品走出去。”龙州镇小米产业园工作人员任伟介绍,龙州镇重点推进小米品牌化创建,成功注册“龙洲缘”特色商标,还探索出“电商+直播+农业”的新模式,通过线上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让“龙洲缘”小米走进更多消费者的餐桌。目前,龙州镇小米产业园年销售额已突破100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0多万元。
如今的龙州镇,从田间地头的谷子种植,到加工厂里的谷米加工,再到电商平台上热销的小米产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已然成型。这一颗颗饱满的谷粒,不仅承载着农民的丰收希望,更绘就出龙州镇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白凌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