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灯如昼 古城夜未央

“长安灯会”上璀璨的灯组。赵茁轶摄
2月11日,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广场上,非遗大集吸引了许多市民。柏桦摄
2月10日,“诗画鄠邑·美好玉蝉”主题鼓舞民俗巡游活动在蔡家坡村举行。图为如意鼓舞表演。柏桦摄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里明。正月十五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正月十五观灯的习俗自汉代形成,至唐代元宵节成为举国欢庆的节日,到宋代流行白昼为市、夜间燃灯。元宵节在历史的演进中不仅形成了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节庆习俗,还承载了人们对生活圆满美好、万物新生的热切期盼。
两千多年来,月光如水、花灯如山的长安上元夜,一直被文人墨客浓墨重彩地书写。
这一夜,茶坊酒肆灯烛齐燃,百里烟火不绝,歌舞百戏翩然;这一夜,一碗碗冒着热气的元宵寓意着天上月圆、人间团圆。时隔千年,昔日长安已换新颜,闹元宵的习俗依然在三秦大地上流传。
灯树千光照古今
元宵节,又称元夕、元夜、上元、灯节。这些名字中暗含着众多关于元宵节的起源传说与文化习俗。
有学者认为,元宵节最早起源于原始先民对火的崇拜。原始人发现火的神奇功用后,便在满月之时点燃篝火,载歌载舞,举行驱鬼仪式,后形成掌灯点火的仪式“傩”并逐渐演化为灯节。
元宵节观花灯、放焰火等节俗的形成则与汉文帝平息诸吕之乱有关。相传,汉文帝将平定吕氏之乱的日子——农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以示庆贺,每年此夜都会出宫与民同乐,彻夜不息。古代“夜”又作“宵”,故这一夜又被称为“元宵节”。
从唐代起,元宵节张灯成为法定之事。宋朝是元宵节的高光时刻,那时的老百姓不仅有“七天长假”,庆祝方式也更为多元,燃放烟花、杂技表演等层出不穷。发展至明代,为期10天的“灯节”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灯节。
春节的重要节点多崇尚庄重,唯有元宵节被称为“闹元宵”。逛灯会、猜灯谜、耍社火、放烟花,对中国人来说,元宵节如同一次“全民狂欢”。今年元宵节,陕西各地组织开展的560项主题活动不仅点亮了节日的夜晚,还让城市夜经济“热辣滚烫”。
在渭南,从2月10日开始,持续3天的新春文化大庙会正式开始。汇聚了群众才艺表演、非遗技艺的万人大舞台,好吃、好玩、好看的非遗大集,20多项现场体验的非遗技艺,备受人们喜爱的秦腔展演等,承包了市民群众元宵节的欢乐。
在宝鸡,元宵节前的“文心匠集·乐玩元宵”主题文化活动中,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灯谜竞猜颇受欢迎,花灯制作、脸谱绘制等手工制作体验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展示才艺”。
在西安,秦岭脚下的蔡家坡村里,“诗画鄠邑·美好玉蝉”主题鼓舞民俗巡游活动2月10日就提前给游客送上元宵节祝福。秦汉战鼓、如意鼓舞、秦岭四宝人偶、机器狗炫舞,传统与时尚的结合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2月11日,西安永兴坊闹元宵非遗体验活动邀请市民游客一起体验非遗技艺、亲手制作元宵。红彤彤的剪纸“福”字,圆滚滚的面塑“元宵”模型,色彩鲜艳的结绳工艺品,传统年俗的乐趣在互动体验中被“种”进人们心里。
诗词歌赋颂良宵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元宵节这盏亮了千年的“灯”,如同一轮盛满夙愿的圆月,在漫长的岁月中演绎了极致的浪漫。
从“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诗词中的元宵节,不仅有热闹的灯市与团圆的美酒,还有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与情感寄托。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在唐代诗人张祜的诗作《正月十五夜灯》中,不仅有家家出门观灯、处处灯火明亮的壮观场面,还有人们喜迎佳节的雀跃心情。
在宋代,元宵节不仅是赏灯的节日,还是男女青年相会的良辰美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不仅写出了元宵之夜的热闹繁华,更将元宵节的浪漫刻画得淋漓尽致。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则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对故人的思念,亦佐证了元宵节在古代有着特殊的浪漫。
元宵节的诗意与浪漫,经由诗词歌赋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意蕴深邃而悠远。如今,这些诗篇化作西安街头的璀璨“星河”,融入人们的生活,照亮了元宵节的夜空。
2月11日,位于西安大雁塔旁的“古诗词街”,游人如织。一树树如瀑的诗词灯串,引得游客纷纷驻足。站在诗词灯下,湖南游客宋嘉媛说:“诗词是藏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西安真的很会唤醒国人的文化基因。”
诗以言志,歌以咏怀。2023年以来,随着国产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热映,古典诗词这种独具魅力的文学形式成为陕西新的文化“标签”,融入街头巷尾、商场景区,在清风明月中再次打动今人,在诗意长安的每一处细节中悄然绽放。
彩灯万盏映元夜
元宵节的浪漫,蕴含在流传千年的诗词歌赋中,更蕴含在充满东方美学的元宵花灯中。自汉武帝在长安城彻夜燃灯祭祀,到唐玄宗敕令正月十四至十六“放三夜灯”,“灯”是元宵节不变的主题。
元宵节到来之际,从龙首原至大雁塔,“乙巳中国年·灯映长安春”2025长安灯会元宵系列活动逐光13公里,以3大灯会为主会场重现“观灯赏月话团圆”盛景,用耀眼的光芒迎接新的希望,也为正月十五市民出门赏灯提供了更多选择。
宫灯为引、彩灯为媒,在大明宫遗址,“长安灯会”的13组灯彩重构唐宫气象:“九天阊阖”再现含元殿之雄,“梨园春色”呈现“忽如一夜春风来”之绮丽,“大唐星宿”以AR光影让游客“手可摘星辰”……5大互动巡游生动演绎唐朝的辉煌历史,10余场演出具象化“百戏奇妙夜”,国潮市集汇聚非遗手作、丝路美食,年味、烟火味与文化韵味交织出热闹纷繁的人间喜乐。
西安城墙上,“唐诗之韵、文物之光、生肖之趣、年节之喜、演艺之魅”5大文化脉络融入“长安灯会”的20余组花灯。以文物为蓝本的花灯璀璨绽放,让沉睡在博物馆的盛唐文物活了起来。“瑞兽佑长安”中的屋脊兽悠然赏灯观月、身着华服的“唐风国宝”翩然起舞、“风自敦煌”点亮壁画瑞兽、以战国琉璃釉盘蛇玲珑球为原型的彩灯“美美与共”引人注目,军事文化体验《城隍禁卫》、快闪舞蹈《齐舞闹春》、快板表演《城墙百晓生》等16大类主题演出荟萃西安城墙,共庆中国年。
大唐芙蓉园的芙蓉湖畔,“长安灯会”的40组灯彩点亮湖滨水岸线,演绎极致浪漫的盛唐意蕴:“有凤来仪”翔于紫盖、五色成章,“唐人八事”呈上元民俗,“鼓乐齐鸣”展乐舞之美。灯彩“锦衣华裳”中,当代丝绸艺术家范燕燕设计的创意纹样随光影流转。
大唐芙蓉园工作人员邓宏浩介绍,元宵节当天,大唐芙蓉园长安码头的“长桌元宵宴”将进行制作元宵、书写福字、裁剪窗花、捏制面人、花灯制作、“吹糖人”等活动,让游客感受浓浓的“团圆味道”。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从长安上元夜的观灯、游街、赏月到今时三秦大地上丰富多彩的元宵主题活动,千百年来,传统节日习俗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逐渐发生变化,但不变的是中国人赋予元宵节和美团圆的期盼,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个元宵,让我们在长安的灯火中相遇,与千年不灭的诗意共度穿越时空的上元夜。(柏桦 赵茁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