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马齐上阵”破解“小马拉大车”
——陕西各地切实为基层减负激发基层治理动力活力
“我们开会一般不超过1小时,这样能腾出更多时间去干实事。”1月15日,商洛市镇安县政府办干部毛博说。
不只是会议时间压缩,陕西各地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还感受到:填报的表格材料减少了,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走村入社、到一线办公;多余牌子被摘下,基层权责更明晰;街道社区“缺人、缺钱、缺资源”的难题被逐步破解,共治共享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这些事务清单里的减与增,处处贴合干部群众期盼,见证着陕西以减负赋能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探索。
2024年以来,聚焦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陕西不断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围绕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坚持“为车减负”和“为马赋能”双向发力,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轻装上阵,激发基层治理动力活力。
给“小马”减负 用“控数限时”解放“人力”
“参加完上级视频会议后,我们当即部署,防止同一事项议而不决、反复开会。”镇安县永乐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吴亚婷说,“短实新”文风、“短少精”会风,让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小马”能否拉好“大车”,既要看“小马”的牵引力,又要看“小马”的承载力。
2024年以来,镇安县以“控数限时”推进精文减会,采取“总量控制”“红黄预警”等方式,严控年度发文指标,严审发文必要性,有效控制发文数量,力争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
把压在基层的担子“卸下去”,首先要在数量上做“减法”。如今,在镇安县,“发文开会才算重视”的思维发生转变。2024年,镇安县发文数量、会议数量分别同比下降17.6%、15.3%。
督检考也在不断“瘦身”。镇安县严格控制督查检查总量,制定年度督查检查计划,2024年,共督查检查36项、考核23项,部门、镇街接受的督查考核事项同比减少12%,有效避免了多头检查、检查过多的问题。
同时,镇安县改进工作评价方式,强化结果导向,检查工作从“挑毛病”向“出主意”转变,重“痕”不重“绩”、留“痕”不留“心”问题逐步改善。
“减负不是减责任担当,而是扛实责任、轻装上阵。”镇安县西口回族镇长发村党支部书记项能鹏说,“现在,我们能将更多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实事、争取项目、招引资金等工作上,成就感更强了。”
为“小马”赋能 加大“马力”提升“拉力”
1月17日,记者走进西安市碑林区草场坡社区,看到改造后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厅整洁明亮、功能分区清晰、配套设施完善。
“中心面积近900平方米。我们将95%的空间用在惠及群众上,嵌入式打造了集儿童托管、健康服务、社区助餐于一体的多元项目,为居民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草场坡社区党委书记马群虎介绍。
该中心是碑林区2024年首家完成升级改造的党群服务阵地,其“大变样”让附近不少居民直呼惊喜。
阵地升级、服务升温,得益于碑林区区级部门联系社区制度的作用发挥。2024年年初,包抓草场坡社区的碑林区民政局干部在调研时发现,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小、基础设施陈旧。“群众办事多有不便,多元化需求也难以满足。”碑林区民政局办公室主任王巍回忆。
深入走访后,碑林区民政局负责同志与区住建局城棚改办、长安路街道办及社区开发商对接,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碰头会,最终各方达成一致,为该社区置换了新的办公场地。
干部沉下去,问题浮上来。“‘一对一’包抓能够更直接地发现问题,及时帮社区解决协调能力不强、人员力量不足等难题。”全程参与此次协调的王巍感触颇深。
“以前需要自下而上逐级汇报的事情,现在面对面就能反映。对于许多超出社区能力和权限范围的问题,多方一起参与解决,我们负担更轻、干劲更足了。”马群虎说。
增能,是减负最直接的效果。不断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才能让“小马”变“壮马”,拉得动、跑得快。
2023年,碑林区创新建立“三联一进”工作机制,整合领导干部、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四支队伍”,推动资源力量向基层一线聚集。在“同题共答、同难共解”中,街道社区集中梳理解决了一批事关民生发展的“梗阻”“掣肘”问题。
“我们组织全区62个区级部门联系105个社区,推动机关党建和社区党建互联互动,联动解决各类问题190余件,有效破解了‘街道看得见管不着、部门管得着看不见’的问题。”碑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文君说。
凝聚“共治力” 让治理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仅仅依靠“输血”走不长远。带动各方力量“一起想、一块儿干”,实现向自我“造血”转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治理难题。
宝鸡市渭滨区新渭路社区有常住户3046户8895人,现有社区工作人员11名。社区治理,仅靠社区党组织唱“独角戏”远远不够。
“2022年起,我们创新招募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的骑手投身基层治理,并授予他们‘新渭骑士’称号,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向‘治理力量’转变。”新渭路社区党委书记王晶说。
“新渭骑士”利用工作之便走街串巷,积极做好社区的平安宣传员、爱心帮扶员、路面清理员、文明引导员,随餐发放平安建设、反诈等宣传资料,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积极开展安全巡逻联防联控等工作。
两年多时间,“新渭骑士”从60人发展到136人,发现辖区楼道乱堆乱放等安全隐患多处,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开展各类安全巡逻检查48次,对辖区10户弱势群体进行“一对一”帮扶,提供代购代办服务,成为社区治理的“前沿哨兵”。
渭滨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近年来,渭滨区积极探索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量身定制的普法、交规、应急救援等特色课程培训服务,健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政治素质、专业能力、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多元化成长体系。(席晨 王帅 郑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