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

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向“新”发力 聚“链”成群

2025年01月17日09:44 | 来源:陕西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向“新”发力 聚“链”成群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陕西聚力打造现代能源、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向“新”发力、“链”式布局、聚“链”成群,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加速成形。

  “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做强现代服务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今年的省两会上,“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钼金属新材料项目实现产业化应用,西安入选国家第一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铜川、安康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政府工作报告中,陕西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的成绩可圈可点。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势所趋,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如何突破传统产销模式、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是省政协委员、陕西恒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武锁一直思考的问题。2018年,他带领企业团队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了全国首个建材行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商砼之家”,开启产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受企业性质、经营理念、规模大小等因素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各不相同。”王武锁建议,相关部门应制定产业数字化转型引导政策,构建“政府引导+龙头引领+平台赋能+机构支撑+多元服务”的联合推进机制,支持各产业链“链主”企业率先转型示范。同时,要鼓励数字平台企业沉淀、积累、共享海量行业数据和市场数据,帮助传统中小企业洞察市场潜在需求、加快产品创新,实现转型发展。

  粮食产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基础性强、涉及面广,涵盖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

  陕西省人大代表、爱菊集团董事长贾合义认为,应通过购置先进质量检测设备、升级改造粮油生产线、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等方式,实现粮食产业技术革新和供应链管理创新。同时,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集种植、加工、经营、连锁销售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良性“生态圈”,实现从“粮”到“食”的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成为发展新引擎

  在数字时代,利用好“数智”红利,推动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是催生新质生产力、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

  “陕西数字经济发展定位高、布局实、变化大、成效好,数字经济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说到底,发展数字经济,靠的是人才、拼的是教育。”省政协委员、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雷秀娟建议,继续加大对省内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投入,优化相关课程设置,大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数智人才,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保证,助力陕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航天技术日新月异,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航天制造企业如何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加研发投入,支持人才引进,加强内部人才培养,特别是支持年轻技术技能人才聚焦全球航天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创新创造。”省人大代表、陕西航天时代导航设备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刘湘宾说。

  刘湘宾建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体系,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协同创新、跨界融合,以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组建一批企业牵头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新建20家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靶向攻关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新增成果转化企业1000家。

  陕西省人大代表、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米磊说:“应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主体地位,建立企业常态化参与国家科技决策的机制,引导企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开展研发创新,形成适应市场化规律、高效科学的科研组织管理体系,推动科研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科研—转化—产业’全生命周期创新体系,形成良性循环和闭环生态。”

  科技日益成为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重要驱动力。“陕西科研实力强、设施农业规模大,发展智慧农业基础良好。”省政协委员、陕西福瑞特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轩洪亮表示。

  轩洪亮建议,建立以龙头企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科研体系,加快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同时,强化科技装备应用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生产加工和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创建智能农业信息平台,利用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构建农业产业现代化体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刘枫 郑斐)

(责编:孙挺、魏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