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人大力量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二〇二四年工作回眸
推动6435个代表家站迭代升级;审议法规34件、通过30件,批准设区的市法规38件,均创历史新高;听取审议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专项工作报告15个,对12件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2024年,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高效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了人大力量。
牢牢把握人大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人大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召开党组会议26次,举办专题讲座、学习培训班20期,深入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牢人大工作的大方向、大原则、大道理。
中共七大会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沿着总书记足迹看变化悟思想”实践研学活动,步履不曾停歇,持续感悟思想伟力。省人大常委会还建立听取委员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情况汇报机制,完善“两必学、一研讨”机制,深入把握实践要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显著优势。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组织系列新闻发布会,建成陕西人大史实展陈室,全面宣介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人大代表履职风采,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坚定制度自信,全省人民紧跟核心奋进新征程更加坚定自觉。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024年10月10日,“六省一市”人大秦岭协同保护工作机制正式启动;12月12日,“三省五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协同立法工作座谈会在西安召开……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024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节约用水条例等5部涉水法规,批准渭南市大荔沙苑保护条例、铜川市河道管理条例,落实“节水优先”“四水四定”要求,修订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发展条例,审议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加快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制度体系。
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检查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和渭河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牵头建立陕甘川渝鄂豫青“六省一市”人大秦岭协同保护工作机制,牵头启动陕鄂豫“三省五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协同立法工作,依法守护秦岭区域、黄河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三大屏障”。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省人大常委会制定黄帝陵保护条例,在加强保护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的基础上注重对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和传承,以法治守护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和中华民族精神标识。
省人大常委会还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批准咸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开展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发展、人才工作、“双一流”高校建设等专题调研,力促西安“双中心”加快建设、秦创原平台由势转能、科技成果“三项改革”提质增效。
高质量履职增进民生福祉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厚植地方立法的“民生底色”,坚持以人为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着力满足民生需求,不断提升三秦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是群众感受最深、关切最重之所在。
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社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工作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推动将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等群体纳入工伤保险社会保障体系;听取审议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报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及时清理、纠正涉及“加装电梯须经本单元全体业主同意”“出租汽车驾驶员就业歧视”等规范性文件。
民生幸福,是一座城市温暖的底色。
省人大常委会修订与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关注特殊群体的安全、健康和便利;修订消费者权益保障条例,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制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024年7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24年,全省依法传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达9亿多人次、组织转移涉险群众25.6万户62.8万人。
推动解决实际问题,让法治温度更可感可触。省人大常委会修订法律援助条例,保障困难群众及特殊群体依法平等享受公共法律服务;听取审议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民事检察等报告,全省法院诉前成功调解纠纷32.19万件、同比增长16.9%,检察机关提出抗诉同比上升15.15%。
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充分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平台,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载体。全省建成代表联络站6435个,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进站开展活动,群众“扫码说事”、代表“码上接待”成为新常态。
2024年4月,省人大常委会修订《关于密切省人大常委会同省人大代表联系和省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的若干意见》,规定省人大代表可采用多种方式固定与不少于10名人民群众保持经常性联系。为更好发挥专业领域代表作用,省人大常委会科学划定代表小组,及时组建“3(全国人大代表)+9(省人大代表)”专业代表小组,依托全省各级专业代表联络站,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进代表小组活动常态化。
省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履职建功‘三个年’·人大代表在行动”,全省五级人大代表进站接待服务群众37.3万人次,推动解决或基本解决问题4.5万多件。完善代表议案建议闭环办理机制,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5件议案和808件建议已全部办结,其中4件议案拟列入2025年立法计划。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撤乡(镇)改街道的推进,全省327个人大街道工作委员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4年,省人大常委会制定《陕西省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条例进一步规范街道人大工委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贯通到基层、落实到基层。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还指导和支持各地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西安市推行代表“入网格”“板凳会”,咸阳市拓展“四常”工作法,延安市深化“民情五步工作法”,商洛市开展“代表·局长面对面”……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贯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绘就依法履职的生动画卷,奏响接续奋斗的时代乐章,回望2024年,省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硕果累累。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省人大常委会将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彰显人大新担当,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打造新亮点,不断丰富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陕西实践。(王姿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热门排行
- 1安康,小城故事多
- 2首趟中欧班列“门到门”年货专列抵达…
- 3 有回音丨网友建议增修人行天桥缓堵…
- 4日可接待读者1.5万人次!长安书院…
- 5人民日报看陕西丨科技赋能,给西安城…
- 6 "村BA"陕西邀请赛在西咸新区开…
- 7“人工智能+传媒”创新发展战略研讨…
- 82024年陕西考古成果丰硕 “六大…
- 92025年陕西将举办8个冬季项目青…
- 10人民日报看陕西丨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
- 11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
- 12西康高铁穿越秦岭最长隧道贯通
- 13新春走基层 | 花灯“点亮”倒计时
- 14新春走基层 | 思念满年味浓!20…
- 15两项赛事开赛+消费体验季主题发布 …
- 16西安市开展百名书法家义写春联书法公…
- 17共享文化成果 “晒”出幸福生活
- 18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19以“提案之力”彰显“政协之为”
- 20勇立潮头谱新篇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