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

鄠邑法院:“法律孵化”持续护航科创企业做优做强做大

2024年06月11日17:04 |
小字号

“两行动、两措施”开展以来,鄠邑法院紧紧围绕西安市委政法委、市中院以及区委政法委相关工作要求,瞄定科创企业发展需求,持续释放“法律孵化”效能,不断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科创企业做优做强做大。

“预诊式”服务,护航企业“轻装上阵”

“新修订的公司法将于7月1日起施行,要注意根据相关规定及时修改公司章程,比如,新法规定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由股东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五年内缴足,要及时核查章程中对于股东认缴出资期限的规定……”

“共享法庭”中,法治“云课堂”正开展的热火朝天,法官向科技企业公司相关工作人员重点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内容,一一讲解法定代表人辞任及补任规则、股东加速到期制度等新增内容,向其释明其中可能存在的涉诉风险,助力企业以最快速度适应新公司法实施所带来的变化。

及时开展新法新规解读只是鄠邑法院护航科创企业常态化服务项目之一。2023年,法院在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后创新“法律孵化”模式,将司法服务融化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按照企业发展初创-成长-扩大不同阶段,围绕其在劳资关系、合同签订履行、投融资等不同方面法治需求,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法治培训、纠纷调处、风险预警等常态化服务项目,提高创业存活率,促进科创企业成长。

针对辖区初创企业众多,且大多缺乏专业法务的实际,法院通过设立驻园区“共享法庭”与240余家科创企业建立联系,组建28名不同领域专家调解队伍,以线上线下并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累计提供专项法律培训活动30余场次,为80余家企业进行“法治体检”,发出风险提示350余条,从源头助力企业规范发展。

“分诊式”服务,护航企业“稳扎稳打”

资金链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却又无比“脆弱”。西安顺翔半导体有限公司就因为一笔20余万元的货款迟迟难以收回陷入焦灼。

“法官,我们公司体量小,这几年本来也运维艰难,这笔钱直接关系公司的运行,请你一定要把钱执行回来啊……”法人张某紧紧握住执行法官石志蔚的手,眼神中充满乞求的样子让石法官深受触动,但是回想起与被执行人联系的情况,实在不敢给予张某肯定、满意的答案,只能告诉他法官一定会竭尽全力。

被执行人远在千里之外,向其发出的文书“石沉大海”,多次联系都是以资金紧张为由,拒绝履行案件款,经查询也无可供执行财产,案件陷入僵局。要不要再去当地找一找?正当石法官准备动身时,申请人提供线索,被执行人在外地甲公司有到期债权15万元,案子一下子迎来曙光。联系甲公司、15万元到账、趁热打铁督促被执行人履行剩余债务……

除了不断提升案件审执质效,鄠邑法院还积极延伸职能,全面落实案后回访,进一步做好判后答疑解惑,防止衍生案件;组织恳谈会等,与企业共同分析探讨涉诉情况及变化,根据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建议,最大程度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积极向相关部门制发司法建议,帮助堵塞行业监管漏洞,引导行业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会诊式”服务,护航企业“蒸蒸日上”

良好的信用可以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

顺达公司因为与合作伙伴产生纠纷,被起诉支付违约金,后又因未能及时履行判决义务,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虽然已经履行完毕义务,但曾经“失信”的“印记”依然让顺达公司陷入贷款融资难办、项目投标受限、上下游企业谨慎合作的“尴尬”境地。能不能给“知错就改”的企业再一次机会?

一纸《信用修复证明》,载明该公司已经全部履行本案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信用已修复,帮助顺达公司。为助力企业破除发展障碍,鄠邑法院建立陕西省首家信用修复工作体系,先后发出信用修复证明75份,并将名单推送给工商、金融及征信部门,最大程度帮助“失信”企业重入“发展赛道”。

除此之外,法院还不断强化与市场监管、投资工信等部门的交流协作,围绕企业在生产经营、转型升级、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难题困扰,府院联动开展纠纷调处、走访调研、政策解读、座谈交流等工作,实现信息共享、良性互动、优势互补、效能叠加。(当地供稿 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编:孙挺、邓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