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科学城成形起势,蓄力“双中心”建设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西安高新区GDP突破3400亿元,分别占全市的28%、全省的10%。
从一期、二期,到正在加快建设的三期,高新区一直是西安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特别是2022年底西安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后,高新三期丝路科学城作为核心承载区,定位能级显著提升,建设进展引发各方关注。
一年来,丝路科学城紧抓“双中心”建设重大机遇,在集聚创新资源、壮大支柱产业、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表现突出,以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日新月异,重塑城市能级
按照丝路科学城的总体规划,2023年是建设“出形象”的加速冲刺年。
2023年12月29日,西安高新区举办“双中心”核心承载区获批建设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丝路科学城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如此介绍了这一年的建设:
“以项目为依托,大力推进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各项建设如火如荼,发展面貌日新月异,一座高品质、高能级的未来之城形象已显。”
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
重大项目的建设落成,是丝路科学城形象、品质、能级快速提升的核心因素,也是城市价值兑现力的突出体现。
2023年,丝路科学城区域建设项目共273个,总投资超5000亿元。
中央创新区科技、金融、企业总部项目云集,未来创元中心、盈创中心、巨安润禾等总部项目快速建设,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丝路创智谷竣工,西安大剧院、新罗酒店主体封顶,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区主体完工,高新玫瑰ONE进入内部装修阶段……
硬科技产业区聚焦光电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优势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
隆基氢能总装项目
奕斯伟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隆基氢能总装项目等27个项目已竣工,其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配件扩产二期项目占地2000亩,总投资达90亿元,从开工到投产仅用时7个月。
中兴通讯西安研发中心二期三阶段项目、唐晶量子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研发和生产项目(一期)、西安高新增材制造产业园等28个项目已主体完工,预计2024年建成投用。
产业兴盛是城市发展的基石,是吸引人口聚集的“磁石”。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高端产业,是丝路科学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底气。
科创底蕴,汇聚新质产业
创新是丝路科学城的核心属性,通过打造科学、科创、产业、服务四大圈层,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科创资源要素,落地于此。
2023年4月,西安高新区举行“双中心”核心区建设启动仪式,20个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签约落地西安科学园。在这些创新平台背后,国内顶尖高校科研院所“扎堆”出现,面对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技攻关。
西安科学园启动区概念方案
以中科院牵头建设的大科学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为例,利用原子吸收或释放能量时发出的电磁波计时技术,自主研制出国际先进的基准型铯原子喷泉钟,精准铸就“北京时间”。
建成后,将为电力、通信、交通、金融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及量子信息、地球科学、高能天体物理等多学科研究提供高精度时间频率信号和技术支撑,为物理学研究提供开放共享的创新实验平台。
再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牵头建设的宽禁带半导体技术研发平台为例,围绕射频电子、功率电子和特种应用器件,开展关键性“卡脖子”问题研究,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高压输变电、新型雷达、航天工程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不仅有“从0到1”,还有“从1到N”。为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丝路科学城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生态体系。
立德红外智能光电研发基地项目
其中,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已全面启用,具有光子芯片制程中的光刻、刻蚀、镀膜等核心工艺,能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中试、检测等全流程技术服务;集成电路创新中心(西安电子谷核心区)充分发挥“加速器”作用,已入驻西电国家大学实验园、西工大未来产业科技园等孵化平台,带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快速发展。
据公开数据整理,丝路科学城区域已聚集大科学装置3个,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210家。
西安素有“硬科技之都”的称号,而以光电芯片、航天、生物科技、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硬科技产业,需要长时间研究和持续性投入。在“双中心”背景下,丝路科学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关键“卡脖子”技术的突破和迭代更新,关系到科技强国建设。
实力招商,加速资源兑现
丝路科学城从规划到落地,之所以推进迅速,得益于招商引资的有力支撑。
2023年,丝路科学城共签约项目138个,总投资超168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3个。
一系列数字背后,有诸多值得关注的亮点。
首先是持续壮大的总部经济,2023年,侨商国际大厦、汇特嘉西安总部大厦等6个项目正式落户中央创新区,“未来之瞳”周边总部类项目数量达到17个。
嘉和中心概念方案
近年来,总部“争夺战”在国内各大城市间愈演愈烈。企业的“投票”,便是对城市发展潜力最直接的肯定,这也间接体现了区域在经济实力、投资环境、配套服务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
其次,在强链、延链、补链方面,围绕比亚迪整车制造,先后招引比亚迪体系内电池、电子等3个配套项目落地,并与体系外86家配套企业达成落户意向。
而与韩国荣达公司签约的精密零部件制造基地项目,不仅进一步壮大了高新区的半导体产业集群,还带动数个韩资意向项目。
商业方面,华润万象生活、中国供销集团、兰桂坊等知名品牌纷纷签约入驻,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将进一步提升区域辐射带动力,引领消费新时尚、新业态。
泰康西安智慧医养总部项目概念方案
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丝路西安前海园)立足“金融+科技”核心业态,已注册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70余家,基金规模达142亿元,创造了20个月园区入驻基金规模破百亿的纪录。
2023年末,丝路科学城又迎来首个总部级金融企业——开源证券,进一步推动科技、产业、资本实现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丝路科学城区域已聚集各类市场主体4.2万余家,其中,挂牌和上市企业32家,在全市占比近30%。这是丝路科学城重视招商的成果,同时也离不开服务的支撑。
丝路科学城坚持签约与落地齐抓、政策与服务协同,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管家式”服务,在一线发现、协调、解决问题,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这是丝路科学城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也是营商环境“软实力”的体现。
六大引擎,释放投资潜力
日新月异,是当下丝路科学城建设发展的真实写照。
作为“双中心”核心承载区,丝路科学城得到了国家和省市多方面的支持。
2023年5月,国家开发银行向丝路科学城科学中心组团正式批复贷款50亿元。据悉,这是国内科学城建设中,单笔周期较长的大额政策性融资贷款。
目前,首笔6亿元贷款已落地,为西安科学园集中布局大科学装置、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提供有力支撑。
2024创投大会 “双中心”核心承载区主题推介
近日,备受投资界关注的2024创投大会在西安举办,开幕式现场,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鲜萍作“西安‘双中心’核心承载区”主题推介,邀请各方来丝路科学城考察投资。
这也是西安市面向全球风投机构抛出的“橄榄枝”,毕竟,能被纳入国家顶层科技战略布局,投资价值潜力不会差。
值得注意的是,创投大会上还公布了丝路科学城将全面实施的六大行动计划,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科创项目企业引培计划、前沿新兴产业培育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引育计划、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计划、区域开放协同联动计划,以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加速全球创新资源汇聚于此。
回顾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的召开,西安成为我国与中亚国家合作交流的第一线,如何以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丝路科学城无疑是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在“六大行动”支撑下,成为西安扩大对外开放的强劲引擎。(来源:西安高新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热门排行
- 1陕西一废水处理厂突发炸裂事故!致4…
- 2中国(西安)国际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开幕
- 317年!被拐的3个孩子回家了
- 4西延高铁延安段箱梁架设已超九成
- 5让绿色“活化石”永葆生机
- 6陕西推出10条精品旅游线路
- 7雨雪天气来袭 陕西铁路部门全力确保…
- 8西部地区首家省级社区学院在西安揭牌
- 9陕西:“三项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
- 10陕西摘得中国创新方法大赛金奖
- 11走上国际餐桌,特色农产品香飘海外
- 12陕西11个创新创业项目跻身全国企业…
- 13陕西将在招投标领域推行暗标评审
- 14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首条跑…
- 15渭南市临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建设
- 16陕西加快实施省级水网主骨架大动脉工程
- 17引汉济渭二期工程预计2026年建成…
- 18强化跨区域协作 护航高质量发展
- 19“最小”应急单元的“最大”守护
- 20陕西鼓励用人单位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