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

老城微改造,“绣花”功夫惠民生

2023年09月19日10:08 |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小字号

秋日的清早,70岁的薛奶奶拎着红白蓝相间编织的菜篮子出门了,三五分钟便来到西安城墙根里信义巷的老菜场,琳琅满目的果蔬早已摆好,挑挑拣拣总能称心。

薛奶奶是巷子的老住户。“以前的‘老菜场’别提多乱了,污水遍地,臭气难闻。改造后的菜市场变整齐了,地面干净了,摊位整洁了,货物也很齐全。”

不过,最让薛奶奶开心的是,这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看着年轻娃我都开心,自己都不感到孤独了。”薛奶奶身穿桃红色的花布衬衫,穿过咖啡馆前的小巷,步伐也轻快了许多。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对古城来说更是如此。近年来,西安在城市改造时注重历史文化遗存保护,通过研究老城区特色,因地制宜,采用微改造的形式,延续城市文脉。

“老菜场”展新颜,“老钢厂”焕生机,工业遗存改造再生,旧街区精细化设计……一个个城市微改造重点工程落地见效,城市生态空间修复更新,历史文化资源盘活利用。微改造在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的同时,也在缔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老菜场:“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老菜场文化创意街区位于建国门内东南城墙脚下。

老菜场文化创意街区位于建国门内东南城墙脚下。

城墙脚下信义巷,一栋6层高的楼外悬挂着“游西安城墙,品古城烟火”的招牌,引人注目。

色彩斑斓的涂鸦墙前,身着潮服的年轻人流连拍照;造型独特的各类门市前,熙熙攘攘的人群挤满了巷道;白发老者倚坐在长椅上侃侃而谈,乌发孩童在广场上蹒跚学步……

位于西安市碑林区建国门东南城墙脚下的老菜场文化创意街区(简称“老菜场”),是游客市民的热门打卡地。若问起来过这里的人对此有什么印象,答案往往逃不过四个字“人间烟火”。

“老菜场”的前身是西安市平绒厂,1998年该厂全面停产,2000年被改建成集肉类、水产、蔬菜、水果、餐饮、百货为一体的建国门综合市场,老西安人习惯叫它“建国门菜市场”。

2019年,碑林区特色街区样板项目被提上日程,“老菜场”在“保留原居民原有生活状态”和“保持菜市场的市井风貌”的条件下,将原有的厂房、办公楼、街巷旧物产持续进行微改造。

改造后的“老菜场”,吸引了摄影、文创等文化因子注入。

改造后的“老菜场”,吸引了摄影、文创等文化因子注入。

“我们发现这有独一无二的西安市井生活气息,正因为它的独特性,一定会成为瞩目的新地标。”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创始人全建彪改造“老菜场”时,一方面在保留原有建筑群基础上清除违章搭建,一方面挖掘开发大量如屋顶、死角等很难利用的空间,通过增设天桥、连廊、户外楼梯、空中广场等方式,将其转换成饶有趣味的优势空间。

“老物件能够在历史长河里留存下来,有它的价值所在。”全建彪表示,改造后的“老菜场”,最大的特点就是楼下是市井烟火气,是本地居民生活区;楼上是艺术精神气、是西安青年的潮流聚集地。

焕发新活力的“老菜场”,吸引了包括创意工坊、花艺、摄影、文创等在内的文化因子注入,茶咖、酒吧、民宿等新生活业态逐渐萌生。

今年28岁的黄小纯是“老菜场”的“老商户”。2019年年末,在国外完成学业的黄小纯决定回国创业。经过一年多的缜密考察,最终,她决定在“老菜场”开启自己的创业生涯。

黄小纯的茶咖店开在“老菜场”入口处,很多游客爬完城墙后都会到这里逛逛。“我考察过很多地方,但‘老菜场’浓厚的市井气息和文化底蕴深深吸引了我,这里有露台,有城墙,很美。”黄小纯笑着说,“节假日人流量很大,我也算‘蹭了’老菜场的流量。”

老菜场通过举办各类文化展演活动,吸引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打卡。

老菜场通过举办各类文化展演活动,吸引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打卡。

古城墙下歌手深情吟唱、酒吧门口男孩弹起吉他、网红天台灯光亮起、商贩吆喝声此起彼伏……在“老菜场”里体味市井人情,真正的精致生活从不远离人间烟火。

老钢厂:“寻找老地方,渴望归属感”

“老菜场”正东6公里,是全建彪参与改造的另一个城市“微细胞”——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在这里,老厂房、旧砖墙、钢制楼梯、齿轮配件……目之所及,处处透露着旧工业遗存的痕迹。

改造后的“老钢厂”入口处。

改造后的“老钢厂”入口处。

“老钢厂”前身是“陕西钢厂”旧址。曾经,这里生产了上百个品种的特种钢,见证了钢铁基地火热的生产场景;如今,爬山虎的蔓藤攀附老厂房墙壁,郁郁葱葱;设计类、文创类、互联网、科技类等150余家创新型企业扎根于此,这里俨然成了以创意办公、文化商业、展览展示为产业结构的设计创意产业基地。

马雪纯与同伴们在进行传统生土工艺建造探索。

马雪纯与同伴们在进行传统生土工艺建造探索。

“这里不仅创业氛围好,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资源。”9月初,“现代生土研究中心”落地“老钢厂”,中心研发人员马雪纯表示,依托“老钢厂”周边的高校资源,可以更好地推广和运营研学活动;同时,“老钢厂”会为企业提供展览机会,这有助于企业发展,也能够让更多人了解“生土建筑文化”。

左图为改造前的老钢厂厂房通道,右图为经过改造的厂房通道变身为文创街区。

左图为改造前的老钢厂厂房通道,右图为经过改造的厂房通道变身为文创街区。

吕萱是一家短视频创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也是元老之一,现任人力资源主管。

2018年,她和朋友在“老钢厂”开启了创业之旅。从最初的五人“小团体”发展到现在的百人队伍,在吕萱看来,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老钢厂”的鼎力相助。

“在公司发展最苦难的那一年,是‘老钢厂’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吕萱回忆道,2019年末,公司发展遇到了困难,园区当时不仅延迟收取“租金”,还帮助他们寻找“客户”,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谈起未来发展,吕萱表示,虽然现在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短视频创作领域的佼佼者,但他们会继续扎根在“老钢厂”,同园区共同成长、发展。

全建彪也同样是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创始人。他介绍,2013年,“老钢厂”改造工程启动,改造过程中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厂房资源,拆除或更新局部建筑等再生手法,整合空间资源,连通内院和街巷的交通网络。同时,小节点上,保留工业特色景观和大量原生树木,最大程度减少对原有景观的破坏。

左图为改造施工中的老钢厂下沉广场,右图为经过改造后的下沉广场变身为室外活动空间。

左图为改造施工中的老钢厂下沉广场,右图为经过改造后的下沉广场变身为室外活动空间。

“这里的房子会‘呼吸’。”全建彪表示,这些带有城市乡愁色彩的老房子见证了历史变迁,传承着城市文脉,他想要让更多和自己一样“寻找老地方,渴望归属感”的人在这里产生共鸣,找到精神原乡。

善用“微改造”让城市“逆生长”

“老地方,新生活。”在全建彪看来,不管是“老菜场”还是“老钢厂”,其实都是“老瓶装新酒”,把过去的历史空间留在这里,仅是将空间使用者从工人群体转变为城市创意者。

“‘微改造’的核心就在于满足人们情感和日常生活需求。”全建彪说,让人们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接触新事物,他不会慌张。

夜色下的老菜场“天街”。

夜色下的老菜场“天街”。

一座城市的气质和底蕴,往往藏身于一条巷道,一间厂房,一栋楼宇,一个菜场、一所社区,与这些“微细胞”触碰,方能感悟这座城市的温度与调性。

2022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稳妥有序推进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改造,着力解决基础配套、公共服务、消防和公共卫生等隐患问题。”

近日,商务部发布《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集》,西安市建南社区老菜场更新改造成功入选。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群众在城市的生活将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部分资料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字:龚仕建 张丹华

摄影视频:邓楠 贾凯璐

策划:马盛楠 邓楠

统筹:龚仕建

(责编:贾凯璐、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