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展回顾文学百年
“迎着新生的太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大展”第一部分“1921——时代的声音”展厅现场。
步入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中国现代文学馆A座大厅,醒目的红色展板上印着“迎着新生的太阳”几个大字,展板前方是标志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征程的数字“1921—2021”,几位观众不时在展板前合影留念。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迎着新生的太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大展”(下称“展览”)开展,展览以时间为线索,从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中精选89件红色经典手稿与初版本进行展示,这些饱含鲜血和热泪的作品深刻影响和塑造了几代中国人,彰显了人民至上、矢志兴邦、敢于斗争、不惧牺牲的崇高精神。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出自鲁迅的《故乡》,刊载于《新青年》1921年9卷1号。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刊物,《新青年》在推动文学革命,促进国民觉醒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展览第一部分“1921年——时代的声音”以鲁迅的作品为开端,展出的第一件展品是1921年的《新青年》杂志。随后,郭沫若的《女神》、郁达夫的《沉沦》等作品展现了五四一代作家对时代的深刻洞察与对祖国独立富强的殷切盼望。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左联五烈士”英勇不屈,他们以笔为旗,用散文和诗歌与黑暗的时代做着坚决的斗争。展览展出了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等革命烈士的照片与代表作中的片段。作为新文学的重要成就,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老舍的《四世同堂》等作品的相关手稿、书籍依次映入眼帘,一件件展品镌刻着作家的热血、激情与体温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黄河大合唱》《小二黑结婚》《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解放区文艺精品则突出呈现了在党的领导下,文艺工作的别开生面与斗志昂扬。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文学气象焕然一新。胡风、聂绀弩、臧克家、何其芳等人用诗歌热情讴歌党、祖国与人民,留下了一行行脍炙人口的诗句。在展览第二部分,《开国大典》油画旁,他们的诗作片段逐一呈现,让观众感受到其中的蓬勃力量。同时展出的“第一次文代会”的照片和资料汇编等展品让人们借此回望新中国文学的新起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反映党领导人民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为当代文学留下了传颂不息的经典,《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保卫延安》等作品的初版本和手稿以及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贺敬之的诗歌《雷锋之歌》等作品,彰显着红色经典的永恒魅力。
伴随着王蒙的《春之声》、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展览的第三部分登场,从新时期文学一直延伸至当下。“我们要的是实现现代化的‘时间和数字’,这才是人民根本的和长远的利益所在。眼下不过是开场,好戏还在后头呢!”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发“改革文学”之先声,展现了人民对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迫切愿望。激励了一代代青年奋斗的《平凡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路遥现实主义文学的力量。这一部分还展出了周克芹、张洁、舒婷等人的作品,展现出新时期文学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特质。“新时代·新征程”板块则以手稿展示和视频的形式聚焦“百年路新征程诗歌创作工程”成果,呈现作家、诗人们讴歌人民、讴歌新时代的新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馆工作人员王雪介绍说:“此次展览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资源为基础,选取100年来中国文学史上涌现的抒发时代先声、引领时代前行的经典文学作品,以线下展览、云展览、云观展等多元化形式呈现,力图以文学视角展现党领导人民走过的百年征程。”
据悉,“迎着新生的太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大展”将持续至今年12月31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7月09日 第 10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