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寸土地都孕育希望(教育时评)

2021年03月21日08: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每寸土地都孕育希望(教育时评)

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既是校长、老师、教育战线工作者,也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战士”;他们既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也始终坚持以教育做抓手,为贫困地区送去知识、技术、产业、人才,以及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希望。他们就是投身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用智慧与责任传递力量、孕育希望的广大教育工作者。

他们中,有头顶“全国名校长”的光环退休,婉拒高薪聘请,离开繁华都市,主动来到偏远贵州山区无偿支教,担任当地唯一一所民族高中的校长;有带领团队坚持“走最远的村、访最穷的户”,先后组织600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调研评估工作的“扶贫教授”;有驻村1000多天,逐户制定脱贫方案,牵头发展“订单种植、养殖”庭院经济模式,带领全村以满分成绩通过第三方验收脱贫摘帽的“博士书记”;还有燃尽半生岁月,只为托起贫困山区孩子成长成才希望的“支妈妈”……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家万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脱贫攻坚精神,书写了教育人的情怀与担当。

“造血式”扶贫的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措施。对于这些教育人来说,他们深切地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于是,他们用脚步丈量崎岖坎坷的山路,将知识带到大山深处,确保“一个都不能少”,让每寸土地都孕育希望。让更多贫困家庭感受到孩子有出息、生活有希望、未来有奔头,激发脱贫致富的精气神。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对于这些教育人来说,他们懂得科技、产业之于贫困家庭的重要性。为稳定脱贫找到“支点”,促进贫困人口较快增收达标、巩固长期脱贫成果,他们深入村户走访,将实验室内的技术精准送达农户手中,手把手教学、全过程扶助,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和脱贫增收支柱产业,助力一方百姓长期稳定脱贫。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这些教育人来说,他们还深知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的重要性。开展讲座、驻村驻户指导,他们通过“师徒结对”“专家引领”等多途径综合方法,千方百计促进当地教师、农业科技人员的专业发展,为当地打造一批带不走的优秀人才队伍,传递生生不息的力量。

赤子其人,寸心如丹。一批批教育人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把教育的责任与温度,书写在祖国大地上,也留驻在贫困地区群众的心中。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是一场接力赛。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接过接力棒,将继续以奋斗之姿、创新之姿,为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21日 第 06 版)

(责编:左瑞、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