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打赢脱贫攻坚“决胜局” 奔向幸福生活“小康路”

2020年10月16日16:23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开启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一轮脱贫攻坚决战。

时间紧迫、战鼓催征。对于高新区而言,脱贫攻坚之战亦已到达最后的“决胜局”。

精锐出战、捷报频传。高新区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社会经济发展带动脱贫攻坚,以农村全面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发展,以大产业提升带动扶贫产业,继续深化全社会共同发力的大扶贫格局。

胜利在望,更需全力以赴。高新区全体党员干部将继续坚守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带领群众共同实现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目标,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走得更快、更稳、更远。

振兴产业 开拓销路 提升“造血”功能走出致富新路子

新鲜的土蜂蜜清甜诱人,尝上一口甜在心头;陕南黑木耳质软肉厚,不仅滋味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高;特色富硒米好吃又健康……9月16日,在高新区管委会一楼大厅内,特色农产品展销台上摆放着来自安康市岚皋县的涉贫农产品,32家农业企业携上百种农产品参加活动,土蜂蜜、黑木耳、富硒米等绿色农产品及葡萄酒、香椿酱、豆干、糖等深加工产品大受欢迎,吸引了许多附近的上班族驻足购买。“活动开始不到一小时,销售收入已近千元。”安康志根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这次活动让我们的产品走进了高新区这个大市场,打开了销路,也让与企业关联的贫困户从中受益。”

时间往前回溯,2019年高新区与新城区联合成立对口帮扶团,对安康市岚皋县进行对口帮扶,一年多来,两市三地不断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扎实开展产业增收、创业就业扶持、消费扶贫、教育帮扶、旅游消费、土地指标合作开发、干部挂职培训及企业互访等帮扶工作。“在对口帮扶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打造被帮扶地区的‘造血’能力。”高新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资源到资金,再到人员的不断投入,为当地经济发展夯实了产业基础,让群众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动力。

而在地处秦岭深处的蓝田县辋川镇,面对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薄弱的情况,高新区扶贫工作队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60余万元,筹集社会捐赠资金达1100万元,开展产业帮扶项目13个,在各村建设木耳大棚、蔬菜大棚、中蜂养殖、养鸡场、中草药养殖、冷库等;建设基础设施项目19个,包括道路拓宽、桥梁修复、路灯安装等。贫困村基础设施完善了,产业发展也有了新方向,村民正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快速奔跑。目前,蓝田县辋川镇7个省定贫困村顺利退出,64户贫困户高标准脱贫,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增加了4385.09元,贫困发生率降低2.08个百分点,实现了脱贫攻坚高质量“摘帽”。

“内部‘造血’带好头,外部‘输血’见效益,产业兴旺了,产品销路拓宽了,贫困群众从此走上了一条持续增收的新路子。”高新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经过在政策、资金、产业、智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全方位、多层次对口帮扶,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幅改善了贫困群众生活面貌。

真心真情 温暖民心 精准帮扶确保脱贫路上“一个也不少”

“老杨,在屋里没?最近天气热,把风扇打开,别舍不得用电。”8月初,高新区庞光街道脱贫攻坚分管领导刘晓峰刚走进杨荣德的家,老人就热情的迎上来,拉着他的手诉说家里的近况。

杨荣德为辖区内边缘户。年过七旬的杨荣德家中地面平整、墙壁光滑,家具虽然简单,却收拾地整洁有序,而半年前,他还住在一所破败的老房子里。脱贫攻坚“三排查三清零”工作开展以来,刘晓峰在入户走访中发现,杨荣德家的房屋已经严重老化,雨天漏水,急需重建。然而,根据他的情况,只能申请到3万元的帮扶资金,远远不足以新建房屋。

“贫困群众有难题、有诉求,我们就要倾情倾心倾力去解决。”在刘晓峰的奔走协调下,终于又筹集到3万元,成功帮助杨荣德在原址上重建了房屋。“我能住上新房,全靠扶贫干部帮了大忙。”拉着刘晓峰的手,老杨激动地不愿意放开。扶贫干部行动上的关怀和帮助,不仅给他了物质上的满足,更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

刘晓峰所在的庞光街道,是高新区承担托管区域长安区、鄠邑区脱贫攻坚任务的8个涉贫镇街之一。截至目前,高新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68户4074人,已脱贫户1173户3770人,在册贫困户195户304人,主要分布在兴隆、细柳、五星、东大、灵沼、秦渡、草堂、庞光等8个街道94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

为了圆满完成全区脱贫攻坚任务,高新区始终坚持“发展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原则,以唯一的省定贫困村——炉丹村为试点,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建立炉丹村股份集体经济组织产业扶贫基地,建成70亩蔬菜大棚,同时率先签订全区首个蔬菜订单种植项目。蔬菜大棚建成后,因疫情对产业就业的冲击,炉丹村率先在全区采取贫困户认领责任棚的方式,实现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发展产业,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与集体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目前,西安高新区在炉丹村试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重点发展庞光街道炉丹村、草堂街道南城寨村、灵沼街道灵沼村的大棚蔬菜产业,东大街道庆镇村的大棚草莓产业、西庄村水稻产业及太平河村花卉产业,进一步以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将贫困户嵌入产业发展链条之中,既参与分红又参与日常管护,多措并举提高贫困户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

同时,高新区还坚持“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政策方针,按照“不挑不拣、保证就业”的原则,针对农业人口尤其是贫困户开通绿色就业渠道,通过搭建就业服务对接平台,不断扩大就业渠道,举办大型综合性招聘会30余场次,累计为包括建档立卡户在内的广大群众提供就业机会近万个;针对就业有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专门联系企业实施上门服务,对大力吸纳贫困户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真抓实干 完善机制 “百企帮百村”构建社会化扶贫大格局

今年6月10日上午,卡车装载着产自高新区庞光街道贫困村炉丹村的首批350斤蔬菜,运进了西安艾力特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的员工餐厅,艾力特500多名员工从此吃上了放心的有机蔬菜。此前,在西安高新区派驻艾力特亲商助企专员的协调对接下,艾力特与炉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设施蔬菜产业扶贫基地达成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将炉丹村作为艾力特餐饮长期采购蔬菜供应单位,预计每月向艾力特供应蔬菜超过5000斤,炉丹村的蔬菜从此有了稳定的销路,也让企业有机会深度参与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一份贡献,实现了企业和贫困村共创共建的双赢局面。

作为西安市乃至陕西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及高科技人才聚集地,截至目前,高新区累计注册企业达16万家,常住人口逾100万人。强大的产业实力和庞大的人口规模,为脱贫攻坚准备了强大的帮扶力量和消费市场。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积极发挥经济优、企业多的优势,引导民营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百企帮百村”助力脱贫攻坚。高新区党工委统战部牵头成立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企帮百村”工作推进小组,长安园、投合委、草堂基地、创发局、工信局、软件园、企业协会、综保区、工商联、城市客厅、创业园等成员单位协调企业分别对接八个镇街,开展帮扶工作。

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为兴隆初级中学和户县四中教育捐赠300万元,科大讯飞筹集资金对秦北村办公楼进行改造扩建,陕西三木城市公司为秦渡街道丰盛堡村修建活动场所,陕西恒丰酒业为秦渡街道牛东村捐助空调、电脑等办公用品……截至目前,西安高新区已有454家帮扶企业结对帮扶157个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约400万元,解决了300人的就业问题,为决战脱贫攻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高新区还借助区内庞大的消费市场,一方面精准对接市场,为消费扶贫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一方面建立带贫机制,与农村合作社、贫困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对贫困户和农村合作社的产品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将订单精准对接到合作社和贫困农户,通过产业链的分工与嵌套,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和农村合作社产品量小、分散难供应的问题,也为高新区消费者购买特色农产品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截至今年9月,已累计向区内企业销售价值约1193万元各类特色农产品。

行百里者半九十,决胜在即,更不能掉以轻心。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更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高新区脱贫攻坚工作将继续坚持攻坚目标、确保责任落实,坚持精准方略、确保脱贫质量,坚持问题导向、确保整改到位,不断增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持续做好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工作阶段向巩固脱贫成果、改善民生、建设美丽和谐新农村阶段衔接过渡,在总结脱贫经验基础上,作出阶段性谋划,形成长效机制,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基础,准确把握思想认识、目标任务、政策举措的高效衔接,从而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当地供稿 西安高新区)

(责编:孙挺、王晴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