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杨凌:用精细化管理让社区治理既有“温度”又有“满意度”

2020年06月24日21:45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人民网西安6月24日电(张伟、麦文雄、孙挺)社区治理工作是一个难事,上面千条线,社区一根针,如何穿针引线,绣好社区治理这朵花着实考验干部。繁杂琐碎的工作背后关系着群众的冷暖,更关系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

如何在社区统筹调配人力等资源都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满足群众诉求,杨凌示范区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堡垒作用,紧紧围绕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关键环节,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有序推进各项实验任务完成,在提升新时代社区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方面追求实效,不断推陈出新,推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再上新台阶,居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6月21日,人民网记者走进杨凌示范区,通过参观黎陈村、李台街道阳光社区等基层社区,深入了解当地通过党建引领街道社区治理工作、用精细化服务助力社区发展规范化方面的相关情况。

“村里要征地拆迁,看村上能否一碗水端平,能否保障群众利益。”344国道项目用地拆迁工作项目涉及黎陈村30户村民、15座坟地及4家企业,征地拆迁作为项目建设前期的最大难题,既要保证项目用地按期交付,也要保障群众合理权益不受损害。这些涉及切身利益问题当地群众看在眼里也牵挂在心上,这是当地社区治理的一个大考。

村支书张永强告诉记者,面对难题,黎陈村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征地拆迁新模式,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以村党组织书记为统领、各小组成员相互配合的工作队伍和统一指挥、重点突破、分片包干的工作措施。党群同心、干群合力,开创了“以党建保障重点项目进度,以重点项目推进促党建发展”的良好局面。

黎陈村党支部介绍黎陈村不断深化创新党建工作的相关情况

大寨街道黎陈村党支部坚持将“办实事、解民忧、促发展”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不断深化和创新党建工作,着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质量和能力,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据了解,为了做好社区治理工作,杨凌示范区制定出台了《农村(社区)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以阳光社区、王上村等10个村(社区)作为试点单位,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社会治理的创新力、群众参与的吸引力。

《实施意见》通过积极构建积分体系,不断细化积分项目,示范区提出了涵盖村(居)民、家庭、党员、村(社区)干部等4类积分对象,设立了人居环境、建设发展、公益美德、“无黑无恶”创建及奖励惩罚5类98条积分项目及11项扣分项目。此外,还确立了以精神鼓励、政策激励等为主,以物质奖励为辅的兑换模式,制定了积分申报、初审、审核、公示录入、核查等5个工作流程,建立了积分制管理工作体系,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高涨,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位于杨凌示范区的李台街道阳光社区,近年来通过突出“党建+”,助推360度服务无死角,通过细致化服务来提升社区治理的温度与满意度,在社区治理中实现群众与干部同频共振,形成干群齐抓共管的合力。

阳光社区服务中心

为此,该社区扎实开展“党建+便民服务”“党建+特色服务”,坚持困难群众必访、变故家庭必访、孤寡老人必访,随时掌握居民需求,精准设置服务菜单,并通过便民服务QQ群、网格化微信群常态化开展便民代办和上门服务,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暑假托管班”、“情系空巢,幸福万家”“春风一日游”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把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落在细微小事中、体现在日常点滴里,用真心真意换取了群众满意。

“周一、周三理发,周二艾灸、周五义诊,还有周一至周日的理疗,如今的阳光社区服务中心,不光能满足社区老人的日常活动需求,还是老人们排队享受的健康保健场所。”李台街道阳光社区党委书记万传慧介绍。

在社区党委书记万传慧看来群众的满意只是工作的第一步,如何把让群众持续满意外化为一种持久有效的机制才是最好的办法。今后,阳光社区党支部将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贯穿于党组织建设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社区工作开拓创新,开创服务群众工作新局面。

万传慧在阳光社区服务中心的便民理发区介绍社区“党建+便民服务”的相关工作

据了解,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实际,按照“划网格、配人员、定责任、建机制、抓运行”的思路,积极探索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载体,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组团式服务为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有效推进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行,用一张“网”实现管理全覆盖,以众多“格”实现服务“零距离”,形成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上办”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通过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杨凌示范区建立“街道—社区—网格—居民”的管理体系,实现了党建、便民服务、社会治安等事项网格化全覆盖,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由被动应对问题转变为主动发现解决问题,由服务低效的群众跑腿转变为服务高效的信息跑路,由传统社会管理转变为现代社会治理。

(责编:邹星、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