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箭 红箭》将忠诚镌刻在秦岭深处

本报记者 柏桦文/图

2020年06月04日08:27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红箭 红箭》 将忠诚镌刻在秦岭深处

即将进入拆弹现场的周大军和罗安平。

试验现场,所有人为最后的发射做好准备。

“1号位准备!2号位准备!3号位准备!”

“报告总指挥,所有部门准备完毕!”

“倒计时开始,10、9、8、7、6、5、4、3、2、1……发射!”

5月27日晚,一部以陕西为故事发生地、以我国反坦克导弹研制为蓝本,展现我国国防建设伟大成就的话剧《红箭 红箭》在西安话剧院新城剧场震撼演出。该剧由作家阿莹编剧,青年导演孙超执导,讴歌了为祖国默默奉献的军工英雄,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内话剧界罕有的军工题材话剧。

该剧生动讲述了当代军工人在反坦克武器研制过程中,面对爱情与事业的抉择、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坚守信念、不畏艰险、呕心沥血、拼搏奋进的感人故事,展现了当代军工人事业、生活、爱情等方面极富现实冲击力的鲜活画卷,深刻展现了作者对“战争与和平”这个人类永恒话题的现实主义思考。

大山中九死一生的使命

“朋友们,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述一个发生在秦岭深处的真实故事。大家知道吗,在我们祖国南北分界的秦岭山脉的深处,有一座现代化的军工厂,那里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军工人。他们整日与野花绿草为伴,似乎缺少浪漫;他们每天与火药数字共舞,似乎充斥着压力;但正是他们在大山脚下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奉献着自己的汗水、青春,甚至生命。但是,很遗憾,就在刚才,我牺牲了……我叫刘娟,死于自己研制的导弹……其实,我不认为自己会轻易死去,因为我的爱人、我的同事、我未完成的事业都还在秦岭厂,我熟悉他们的气息,熟悉这里的味道,我眷恋这里的一切。所以,我会永远活在秦岭深处!”在仿佛水墨画般的秦岭大背景中,剧中人物刘娟缓缓走上舞台中央的钢铁阶梯,用一段灵魂独白拉开了故事的序幕,用生命的逝去奠定了整部话剧为理想奉献乃至牺牲的沉重基调。

茂密的树叶在风中瑟瑟作响,舞台上,来自四面八方的军工人默默伫立在刘娟的雕像前,他们哀悼着、惋惜着,又一个年轻的生命离他们而去,他们该怎么办?退缩吗?逃避吗?不,他们选择用坚定的信念和宣言告慰烈士:“报效人民,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国庆献礼,红箭腾飞。”群山拱卫着这片安放了无数烈士英魂的墓园,一代代军工人则用青春和生命捍卫着这片土地、这个国家。刘娟再次出场,站在阶梯的上端,和位于阶梯下端的她的丈夫——剧中人物周大军,开启了一场来自两个世界的对话。周大军懊悔自责着自己的失败,刘娟告诉他:“不,这不是失败,这是成功的阶梯。”那一刻,阶梯的两端不仅仅连接着两个世界的人物,连接着天堂与人间,也连接着失败与成功,连接着光荣与梦想。

时光荏苒,半年后的秦岭靶场上突然警铃大作,试验导弹因为发动机熄火而停在轨道上,需要拆除。派谁上?厂长罗天柱还没有理出头绪,他的儿子罗安平就主动请缨前去拆弹。“孩子,关键时刻,人是要讲精神的!”罗天柱拍着儿子的肩膀鼓励着,而他的内心却在颤抖,如同当年辫子雷遇到那颗臭弹时一样。历史总是如此的相似,曾经,一颗臭弹夺去了他战友的性命,如今,又一颗臭弹可能要夺去他儿子的性命。“科学试验都会经历失败,每一次失败也都伴随着巨大的代价……可是如果天上真有菩萨,请你一定保佑我儿子……”喃喃的独白剖析着这个老军工人复杂的内心。

即将进入拆弹现场的周大军和罗安平被手持红腰带和小葫芦的罗安丽、刘媛拦下,两人的迷彩防弹衣被紧紧系上一根红腰带,口袋里塞入寓意平安福禄的小葫芦。在现代科研试验的靶场上,这看似滑稽的一幕却让所有人心情沉重。舞台大屏幕上,如墨般的秦岭巍然耸立,乌云密布,低沉的音乐响起,空气都随之紧张起来。短短几十秒的拆弹过程,却如同几年般漫长。终于,乌云散开,露出久违的湛蓝天空,青山延绵,金色的阳光洒满山野,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笑颜中。此时,刘娟淡然退场,伤痛退去后唯余爱满人间。以她为代表的英烈们的牺牲和奉献换取了更多人的美好生活,换取了祖国的安定和平与国防事业的迅猛发展。

秦岭之上,参天树木郁郁葱葱,坚挺地向上生长,仿佛这些可爱的军工人在成功与失败间永不停歇的探索,在理想与信仰的精神支撑下的勇敢前行,他们将和平与希望带给世界,而将自己留在了这秦岭深处。就如刘娟所说“试问秦岭风物好,吾心安处是吾乡。”

“弹掉地了,精神不能掉地”

《红箭 红箭》以灵魂隔空对话的方式拉开叙事空间,借助刘娟这一视角揭示军工人的内在精神、情感和信仰,勾连起整部剧的戏剧冲突,完成对军工人精神的提炼和表达;通过红腰带、小葫芦与科学实验之间的矛盾,表现出人们在直面亲人、爱人的死亡时想要抓住任何一线希望的迫切心情;通过老厂长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活动,揭示出军工人作为军人旨在奉献、作为父亲却舐犊情深的不同心理变化。

此次,西安话剧院在话剧的舞台呈现上也进行了首次大胆突破,采用了多媒体声、光、电等新技术同步参与的表现形式,从写实的工厂背景到抽象的水墨秦岭,从布景纱幕恍若隔世的时空切换到光电声效视效渲染的战火硝烟,从轻松欢快的配乐到低沉压抑的氛围营造,带给人震撼的视觉感受。

整部剧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直抵人心的经典台词。老厂长罗天柱在同意儿子罗安平冒着生命危险去拆弹时所说的“弹掉地了,精神不能掉地!”铺陈了整部剧的精神基调,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奉献与牺牲精神在今天具有特殊的认识意义和警示意义,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大力弘扬传承的重要精神。

刘娟与周大军时空对话时说:“爱情始终都不是我们的唯一追求,……那年我们在国外进修时,你就给我讲过父辈的坎坷,说起过老一辈军工人的执着,我们被同样的故事感动,我们崇拜同样的英雄,那些为了共和国付出艰辛的每一个军工人,都是你我悠然神往的偶像。”这是向观众展示,军工人的爱情不是虚无缥缈的情感依托,而是志同道合的理想与信仰下的共同成长和携手同行。

周大军与罗安丽因为理想与现实而争执时说的“我不仅仅是因为父辈的缘故才坚守着这里,是秦岭深处的事业在呼唤我!”是每个人在面对人生抉择时都会遇到的“十字路口”,而以周大军为代表的军工人却在艰难险阻的重重围困中,始终坚守理想信念,保持着对国家、对国防事业的无限忠诚。

军工人的“战争与和平”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会给予观众鼓舞人心的精神激励,当晚,感人的剧情让许多观众潸然泪下。一位来自军工系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军工人,特别是兵器行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用几代人的默默奉献,坚守‘秦岭深处’这块饱含着家国情感的热土,实属不易。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胸怀祖国,忠诚兵器,履行好强军首责,为实现强军梦、强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为何选择军工领域这个较难表现的题材?编剧阿莹给出了答案:“受限于生活和技术上的障碍,军工领域很难完整地反映到文艺作品上,所以这个领域不被人们所熟知。但军工人崇高的信念、拼搏的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确实应该让老百姓知道。我想通过这部剧告诉人们,在中国生活着一群默默无闻的英雄般的军工人,他们在和平时期依然以生命为代价谱写着一部部史诗般的旷世大作。正是有了他们的默默奉献,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生活。”

“作品探讨的是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宏大主题。我们的国防科技事业每前进一步,人民离战争就越远一步,默默奉献的军工英雄们值得我们用作品致以崇高的敬意。”导演孙超表示。

(责编:左瑞、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