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庄人返乡记

记者 申东昕文/图

2020年05月15日07:24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周家庄人返乡记

  谭天伟靠着修自行车的手艺,也在公社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行当。

  宝鸡市金台区金河镇周家庄村的罗芳今年35岁,跟丈夫在玉池公社开了个小卖铺。公社客流量有多火爆,小卖铺生意就有多好。5月8日傍晚,她坐在店门口的墩子上算着一天的进账,笑得见牙不见眼。“我这趟回乡,算是回对了!”

  罗芳记得,自己刚嫁进周家庄村的时候是2009年。那时候她觉得,这个村子的破败是金河镇“头一号”——进门一把火,出门一把锁,全村人就围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打转,一辈子饿不死也吃不饱,不上不下地吊着。

  除了穷,让罗芳印象深刻的还有这里的人。“从村头走到村尾,路上全是小孩和老人,一个年轻人都遇不上。”罗芳说,“没产业没钱赚,哪个年轻人愿意蹉跎在这里?真是个名副其实的‘老人村’。”很快,她和丈夫耐不住穷,和一帮年轻人一起踏上了南下打工的路。

  打工的日子不好受,两个人没手艺只能做短工,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惦记着给孩子存读书钱,日子过得恓惶。那两年,她每天晚上跟儿子打完电话就开始掉眼泪,凡是关于留守儿童的文章她也不敢看。但2017年,她和村上外出打工的乡亲们都迎来了新的机会。

  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都是那一年产生回乡念头的。2017年大年初六,村党支部书记谭天成把回来过年的人召集到一起开了个短会,议题是周家庄村跟陕西睿道合文商旅有限公司合作,一起筹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玉池公社。公社建起来后,村里号召大家留在村里工作,赚钱的同时也为景点出一份力。

  “一个旅游景点,咋就能让我们回乡发展呢?”罗芳当场就提出了疑问。

  谭天成掰着指头给大家伙算了一笔账:一个占地2219亩的景点,光是保洁、维修、服务人员就得100多人,更别提有点资本的还能自己开店当老板。夏天一到,400多亩向日葵盛开,到时上万名游客拥来,你想不开农家乐都不由你自己。

  谭天成说的是实话,3年过去了,凡是回村里的人,发展得一天比一天好。

  “比打工赚的钱多多了,光我们家小店,一天就能接待20来桌客人。因为生意太好,还专门雇了两个四川小伙打下手哩!”5月9日一早,在周家庄村玉池公社谭文强农家乐小院,就已有两桌游客在吃饭。谭文强媳妇一边忙着揉面做锅盔,一边告诉记者:“游客最爱吃我们家做的锅盔,酥软、香甜可口,每天都供不应求。”

  据谭文强介绍,周家庄村玉池公社的农家乐,已由去年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近10家。4月28日,玉池公社正式开园后,周围又有不少年轻人琢磨着从大城市回村“下海”,做一些农家乐、农业体验园、文化主题商店的特色生意。

  “还是回家好啊!”面对记者,村民谭天伟高兴地说。凭着一门修自行车的手艺,去年谭天伟被村里聘请回来,每天的工作就是教游客修车。除了工资之外,他还能收到各种小费,比在上海打工都赚得多。“这两年坐在村头,看着来来往往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自己心里也高兴。周家庄村,终于活起来了!”谭天伟说。

  短评

  为了生活离乡背井到城市工作曾经是农村青年的不二选择。为了谋生他们告别故土,不得不与家中老人、孩子长期分离。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随着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农村青年在进城打工还是回乡创业中,有了更多的选择主动权。现实中,有许多返乡青年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创业,做到“家”“业”兼顾,解决了“三留守”的问题。

  农村人口的不断回流,也为乡村振兴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农村农业产业布局从生产、生活、生态上要规划长远、统筹安排、动能强劲,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责编:邓楠、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