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安康石泉:胜利村的致富路

张伟

2020年01月17日10:01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地处秦巴山深处的石泉县饶峰镇胜利村在以前是个远近闻名的乱村、穷村、落后村,靠山吃山,日子过得很紧巴。

好的耕地没多少,种的庄稼收成只能维持一般的生计,村容村貌脏乱差,民风民俗粗野,一些村民坐吃山空而且还攀比成风。久而久之,胜利村的村民似乎陷入了一种穷与更穷的循环。

这样下去可不行,守着生态的“金饭碗”,却要讨饭吃,贫困让这里的好生态不为人所重视,环境转化不成了经济价值。这样的生活村民看不下去,在脱贫攻坚的新形势下求新、求变、求发展的思路在胜利村占据了主流。

村子距离石泉县城约16公里,毗邻秦岭,生态保存完好,自然资源丰厚,交通便捷,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好地方。

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靠生态旅游完了祖祖辈辈期待已久的脱贫梦成了村民的共识。

发展旅游为胜利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发展旅游为胜利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张伟 摄

胜利村要追求属于自己的致富路、胜利路。

2016年村里成立了旅游公司—石泉子午古道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总经理胡德伟也是石泉人,交谈中这位乡村旅游经理人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颇有见解。“乡村旅游只有将生态与村里的资源禀赋结合起来,让村民享受到发展的红利,乡村旅游才有前景,村里的发展才会更有未来。”

胜利村景点饶峰驿站。张伟 摄

在发展中胜利村按照石泉县扶贫实践新路,创新推行"景区带片、景点带村、企业带户、服务带人"的"四带"模式,即建设一个景区,带动所在片区各业发展促增收;建好一个景点,带动所在村域各业发展促增收;引进培育一个旅游"龙头"企业,带动若干农户参与经营促增收;增设若干旅游服务岗位和服务项目,带动若干人口从业就业促增收。

在胜利村村党支部带领下,胜利村探索出了一条"支部+企业+合作社+社员"的旅游扶贫新路。

2016年全村通过对山林、水系、村庄、道路等进行全方位整治提高,投资兴建了"饶峰驿站"景区,实现巩固饶峰河清洁流域成果与旅游增收协调发展。村庄总体按照“一核一环两轴五区多点”的规划布局:“一核”即以村委会为中心的村级综合服务核心区;“一环”即环绕村落的环村农林景观带;“两轴”即饶峰河乡村景观展示轴,蒲溪河生态展示轴;“五区”即林业综合发展区、现代农业功能区、农耕主题功能区、生态林业功能区、特色林果功能区;“多点”即饶峰驿站、杨家大院、民俗文化大院、竹园驿站和胜利古寨等多个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胜利村景点饶峰驿站。张伟 摄

“村里利用现有的资源现状和优势,通过饶峰驿站入口广场、游客中心、观赏田园、杨家大院遗址公园等55个景点建设和改造整治,形成“一心、三轴、两区、多节点”的景观结构,打造西山拓展、耕读体验、五彩硒田、胜利人家、山寨古风等五个主题旅游项目区和一条溪谷漫游景观带。如今旅游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交谈中胡德伟对于胜利村的未来颇有信心。

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胜利村不断深化"三变"改革,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参与经营服务等方式,让全村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目前,全村大多数群众通过在景区就业、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等方式参与到了旅游当中,人均收入正在稳步提高。

村里的贫困户刘峰正是村里发展旅游的获益者。上有老下有小,劳力有限,收入无固定来源,为了帮助刘峰解决收入难题,村上安排刘峰在合作社打临工,80元一天还管吃管住,加上奖金,他每月基本上有近3000元的收入,对于农村家庭而言这是一笔不错的收入。同时,刘峰媳妇彭桂被公司聘为正式员工,除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外,她每月也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我们两人的工资加在一起,每月收入稳定在5000元左右,吃的喝的、赡养老人、小孩上学都够了。”刘峰介绍说。

几年时间过去了,如今走进胜利村,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已写满整个村落。特色民宿、儿童游乐场、农家体验馆各种旅游元素在这里一应俱全。农户订单蔬菜自产自销供不应求,年人均纯收入也由原先的不足7000元提升到了17000元。

小山村大变样,旅游扶贫的模式正在石泉县逐渐推广,未来石泉县将把旅游产业作为“调结构、惠民生、带脱贫、促增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以建设核心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开发旅游商品、打造龙头企业、丰富旅游业态、促进旅游消费等为重点,以发展全域旅游“四带”促脱贫为抓手,通过全力主抓、全景打造、全员参与、全民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旅游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未来,将有更多像胜利村这样的小山村通过生态优势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服务,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胜利村的致富路将会走的更好。

(责编:李志强、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