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养护难,怎么破

2020年01月10日13:0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原标题:农村公路养护难,怎么破

编者按 农村公路建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超404万公里。

去年9月,国办印发《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问题上,有一些地方积累了不少经验,例如聘用“路长”、加强道路安全宣传等。也有不少地方存在“重建轻养”、道路安全标志不足、路面老化损坏等问题。

第3期“读者来信”,我们关注农村公路的“养与护”,一起探讨如何让农村公路助力“三农”发展。我们精选了6篇读者来稿,讲现象,摆问题,提建议,以期对各地有所启发。

通路是前提,通心是根本

农村公路,一端连着乡村,一端连着城市,既是城乡联系的纽带,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基础。

农村路看似“小路”,却是制约一个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拦路虎”。想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把农村公路作为先导和基础支撑。

现如今,“四好农村路”的美丽曲线正蜿蜒在广袤的乡村。“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没有过时。“四好农路村”修的是路,改变的是农村的面貌与老乡的生活。

通路是前提,与百姓通心才是根本。与百姓通心,就是要按照百姓的需求,让“四好农村路”造福于民。要在建设上下足功夫,要把步子沉下去,多深入农村,了解百姓所思所想,按需打造农村路。比如针对有旅游资源优势的村子,打造好“旅游路”,针对有产业发展优势的打造好“产业路”。只有这样,百姓的“腰包”才能鼓起来,“四好农村路”才真正是农村百姓的致富路。 (谢晓刚)

公路变样子,才有好日子

笔者在乡村采访,谈起建设“四好农村路”给百姓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时,农民特别高兴。有位种瓜专业户说,以前路面坑坑洼洼,一到瓜熟时节就犯难,为啥呢?因为运趟瓜进城卖,少说也要颠破三分之一。如今平坦的柏油路,一直通到了县城,再也不用为运瓜难发愁了。

还有一位种菜专业户说,以前路不好,菜种得再好,外面的蔬菜贩销户也不愿意进山来收购。眼下崭新的沥青路,修到了咱家门口和蔬菜基地。大棚蔬菜一成熟,外面的贩销户开着车子主动上门来收,还能卖上好价钱。这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咱老百姓能不高兴吗?

类似百姓夸路好的事例还有很多。建好“四好农村路”,公路变样了,交通便利了,百姓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公路建设确实为广大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百姓获得感倍增,打心眼里觉得有关部门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深化对建设农村公路重要意义的认识,聚焦突出问题,完善政策机制,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徐曙光)

路要亮敞,三分修七分养

近年来,农村公路有了很大改善。然而,农村公路的“养护”令人担忧。一些农村公路修建时厚度、宽度不达标,材料配备比例不合格。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去年修的路,今年路面就出现裂缝、“起渣”等现象。“三分修,七分养”,农村公路的养护和修建同样重要。

比如某村早先修了一条通村公路,近期村里又在搞工程,挖机在通村公路上任意“行走”,轧得路面“伤痕累累”。因为农村建房多,大型托运建筑材料的卡车,来回在通村公路上肆意奔跑,把路面轧得支离破碎。个别村组为了保护自己的公路,在公路两边自行砌筑水泥“石墩”来限制重型货车过往,还因此出现了一些纠纷。

农村公路的养护得多措并举。比如,对重型施工车辆一律禁止通行;对大型货车限重限高限速等;对破损路面及时修补、定期或不定期巡查。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养护好农村公路,才能更好促进农村发展。 (三季稻)

只修不养,道路寿命不长

村里的水泥路是5年前修的,现在陆续出现不少问题。第一,用于阻挡超吨位车辆的水泥墩被人为挪动。农村水泥路不像高速路那样铺有钢筋网,一般只将沙、石子、水泥依据比例混合搅拌后铺到路基上,这就使得农村路面承载度有限。如果被超吨位车辆长期碾压,路基必将遭到严重破坏。我发现不少水泥墩已经被人为挪动了,一些路面已经开裂。

第二,路面未设“错车道”。农村水泥路路面宽度多在3.5米左右,如果两辆农用车相遇就难以错开、进退不得,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其实,每隔一段距离加设一截“错车道”,问题便迎刃而解。“错车道”无须太长,20米左右即可。

第三,村路维护保养人员工资太低。很多人不得不寻找“业余工作”,十天半个月维护保养一下就算交差。很多农村公路看似有人维护保养,实则等于没有。

路修好了不等于“万事大吉”。村路也会老化损坏,及时维护保养,不仅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还能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李天荣)

重建轻管,路好也是枉然

农村公路是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然而,一些地方农村公路建设屡屡出现“重建轻管”的问题。

在一些农村,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这本该是件好事,但修好的水泥路,却堵了排水路。村民只能自己解决排水问题。有的打了地坑蓄水,有的垫高了院落,有的不许别人家的雨水流淌到自家……原本的“惠民路”,不仅给村民添了排水麻烦,还容易引发邻里纷争。

修建农村公路而忽视明沟排水问题,背后反映的是相关部门缺乏科学规划。

建设通村公路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修一条路,而是要让这条路真正给群众带来方便。建好农村公路,要“建”“管”并重,不仅仅资金上要有所保证,监管上更需层层设防,实现无缝对接,从根本上避免“重建轻管”的困局,切实让农村公路建设成为服务农村、惠及农民的实事。 (禄永峰)

标识不全,秩序乱埋隐患

近年来,随着各级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大,“村村通”公路已经基本实现,为促进农产品流通,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笔者发现,在有些地方的乡村公路上,交通标识牌和安全提示类标识设置很少,与日益繁荣发展的农村经济和不断增加的车流量形成反差。

农村公路提示危险的标识不足,交通设施不完善,路面交通秩序混乱,不仅给人们出行带来安全隐患,也给过路司机带来不少麻烦。比如,有的地方有90度转弯,却没有急转弯警示标识和相应的安全设施。因此,为农村道路设置必要的交通标识刻不容缓。

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在为农民修路架桥的同时,要把农村地区交通标识标线设置、排查作为规范道路行车秩序、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一项重要任务。规范设置农村公路交通标识标线,建立交通标识标线定期排查维护工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农村群众在交通安全方面有更多的获得感。(刘国信)

(责编:谷妍、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