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话剧《叩问》里演毛主席
话剧《叩问》剧照。郭达(右)饰演毛主席。
本报记者与郭达。
“今年央视春晚我没有参加,主要还是没有好的剧本。但我也没有闲着。我在反腐败题材话剧《叩问》中,第一次演毛主席,就受到了观众的好评。这一点,我没有想到。”
日前,一部名为《叩问》的反腐败题材话剧,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连演多场,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剧中,春晚笑星郭达扮演毛主席,神形兼备。姜昆看完该剧后,激动地评价说:“看戏过程中,我一直在问自己这是郭达还是毛主席?”而著名编剧梁秉堃则称,“郭达扮演的毛主席神似!”
1月24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文联2015年春晚《百花迎春》演出现场,郭达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的采访。郭达说:“我已经对扮演毛主席的形象着迷啊!话剧《叩问》真是一部好戏啊!我希新更多的党员、群众来观看这部话剧。”
放弃春晚 首演毛主席
《叩问》由中国铁路文工团团长孟卫东为策划人,北京人艺著名编剧梁秉堃创作,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姜涛执导。2014年12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轮公演,4场演出场场爆满。
已有几年没上春晚的郭达,现在谈得最多的就是话剧《叩问》:“自己暂时没有好作品(上春晚),就把精力放在第一次扮演毛主席的角色上来了!”郭达说:“作为话剧演员出身的人,我们这一代对毛主席是有很深的感情,加上我一直比较喜欢演话剧。当时,著名编剧梁秉堃把剧本交给我时,我一看就很激动,剧本写得太好了!1952年的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件被视为‘新中国反腐第一案’,《叩问》即以这一事件为题材。我作为一名军人,有责任,为反腐作一点贡献。”
郭达向华西都市报记者介绍,话剧《叩问》,避开了同类题材的创作套路,集中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一复杂而重大的事件上,着重的是毛泽东对此案的思考与决策,通过正视“苦痛”、挖去“腐肉”揭示执政清廉是走出“历史兴亡周期率”的关键所在。
压力大 通读剧本70遍
郭达坦言,此次饰演毛泽东让自己压力很大,“我的台词超过全剧台词的70%,最大的难度在于记下台词中大量的诗词,主席的诗和原话,一个字都不能差。”在排演尚未开始,郭达已经画了八个正字,意味着通读剧本40遍,剧中核心台词甚至已经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脱口而出。郭达说:“为了演好这部戏,从准备到公演的两个月中,我通读剧本70遍,做到吃透剧本,不留任何死角。在京正式排练35天没回过一次家。全剧时长1小时45分,我个人的台词量为1小时20分。你可以想象压力有多大。”
郭达自称压力很大,却至今也不知为什么会选择他来饰演。“开始我还在犹豫要不要接演,后来因为我1984年在西安话剧院就演过梁秉堃创作的《谁是强者》,还曾用两年时间读了姜涛编写的有关斯坦尼体系的书,与这两人神交已久,促使我下决心出演这个离我很远的角色。更因为这出戏所传递的现实意义,也算是一份责任。”
“有责任为党鼓与呼”
郭达为扮演毛主席,吃了很多苦,减肥30多天,背台词,读剧本,远比上春晚演一个小品辛苦。郭达最终以出色的演技,把毛主席塑造得惟妙惟肖。据称,《叩问》还在策划拍成影视剧。
接受采访时,郭达还模仿毛主席的湖南口音,一脸严肃表演起《叩问》中的台词,“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紧要的时期,再不进行大规模的反腐败的斗争,我们就会犯极大的错误。这场斗争是极为必要和适时的。不三反,党要烂,国要亡,经济建设谈不上,如果我们再晚几年三反的话,我们有许多地方将会出现政权性质的变化,其危险不堪设想!”郭达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上面这段话是我在全剧台词中背下的第一段话,也是促使我接下这部剧的动力所在。做为一个部队文艺工作者,有责任为党鼓与呼!”(记者杜恩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