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行时

围着产业转 盯着项目干

——长武“三个专班”按下决胜脱贫攻坚“快进键”

本报记者 齐卉 通讯员 李亚斌 赵俊峰

2020年04月24日09:48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围着产业转 盯着项目干

今年以来,长武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突出“三精准、三保障、三落实”,紧盯贫困人口脱贫、脱贫人口返贫,成立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3个工作专班,抓复工保生产,稳务工保增收,建平台保销售,不断提高脱贫攻坚质量。

组建专班聚合“攻坚力量”

3月18日,在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会上,长武县委书记任杰说:“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越是决战时刻,越要绷紧弦、拉满弓,打好组合拳、精准靶与操作牌,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履行脱贫攻坚的职责使命,书写‘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针对受疫情影响,部分群众农业生产经营、外出务工收入减少,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长武县研究成立了脱贫攻坚产业、就业、消费工作专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任务,细化分工,夯实责任,引导党员干部迎难而上,“战”位前移,吹响决胜脱贫攻坚“冲锋号”。

目前,由6名县级领导、42名镇街和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3个工作专班已累计召开各类安排会、推进会10场次,在全县上下形成了“生产经营+定向市场”“返岗务工+就地转移”“网络流量+产品销量”的增收脱贫模式。

培育产业补强“短板弱项”

亭口镇胡堡村贫困户高智智,积极响应镇村号召,今年买了50只羊、3头牛,用他的话说:“党的好政策拉我一把,我也要加油干,绝不能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掉队。”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长武县坚持“围着产业转、盯着项目干”,围绕提高贫困群众收入这一核心,狠抓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突出精准施策、项目引领、风险防范,积极实施品牌果业增收、优质杂果增效、设施农业扩面、中药材连片推进、科技帮扶提升等“八大工程”,着力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搭台、村集体服务、大户唱戏、低收入户参与的“利益链”。

目前,全县贫困户共新建果园1030亩,淘汰更新老果园520亩;洪家镇武家沟,丁家镇陈刘河、张代河,巨家镇马成寺等村发展设施拱棚220亩,发展以黄芪、党参、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4300亩。

就业上岗实现“一户一策”

长武县积极搭建“就业转移、培训提升、创业扶持、公益岗位、苏陕协作、就地转移、搬迁户保障”多维就业平台,多种渠道开辟就业岗位,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真正让贫困群众生计有保障、实现稳就业。

丁家镇直古村贫困群众陈慧莲,从微信朋友圈看到招聘信息后,积极和县人社部门联系了解招工岗位、待遇等相关信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安全顺利上岗就业。她说:“要不是县人社局的干部们帮忙,我们一家人今年的生活就成了大问题。”

长武县坚持“一户一策”,每季度组织一次“送岗进村”“送岗入户”活动,提供招聘岗位不少于4000个;开展服装加工、家政服务、种植、养殖、手工艺品制作、中医养生等专业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全年培训1200人;通过扶贫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基地、镇村电商平台、农业龙头企业、劳务输出、自主创业等途径转移就业,公益岗位就业稳定在1600人左右;举办海陵长武专场招聘会,对接贫困群众和江苏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上岗就业。

目前,长武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省外务工1477人,省内县外务工5976人,县内务工6173人,累计落实“一户一策”就业7446户。

消费扶贫强化“外销内供”

疫情给农副产品销售带到了难题,也带来了新机遇、开辟了新空间。长武县落脚消费扶贫“利益连接点”,拓展“可销售的渠道”,提升“可保证的品质”,着力打造“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消费扶贫格局。

3月4日,在“长武特产”京东馆里,长武县县长温志刚带货直播,通过京东秒杀频道、直播频道等网络渠道,线上推介“长武红”苹果,当天订单数达到1.37万单,销售近6万公斤苹果,成交额约54.6万元。

长武县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积极性,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通过提供场地、减免费用、给予补贴等优惠政策发掘市场潜力,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各类电商平台和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扶贫产品认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供食堂、定向采购、商超对接、扶贫产品推介等活动,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目前,全县电商线上销售苹果88万公斤,收入483.14万元;6家工矿企业采购苹果6.35万公斤,消费30.42万元;1家煤化工企业与2家农业公司、1家农产品加工公司、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苹果、鸡蛋、驴肉、蔬菜等50万元的认购协议。

(责编:左瑞、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