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陕西进行时

服务一直在线 保障及时跟进

——陕西省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

本报通讯员 肖颖 记者 汪曼莉

2020年03月31日08:07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服务一直在线 保障及时跟进

  “效率太高了!我们筹建的口罩生产项目,提出承诺申请后仅一天时间就拿到了环保批复。这样的办事速度和效率对企业也是一种激励,我们力争尽快建成,早日生产出优质的防护用品。”日前,汉中居业医用卫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在拿到项目环保批复后,激动地说。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省生态环境部门积极作为、主动谋划,开通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专人负责,像汉中居业医用卫材科技有限公司医用口罩生产这样的疫情防控项目已火线审批30个,涉及金额4.6亿元。2020年1月至3月23日,全省共审批建设项目252个,总投资6.9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社会事业与服务业、金属制造业、工业污水处理等领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稳定健康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政策连连

  “组合拳”深化“放管服”

  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省生态环境厅成立了以厅党组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并以“战疫情、抓保护、治污染、促发展”为工作原则,连续推出多项政策,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及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提升环评管理效能》等文件,出台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正面清单,对13大类33小类项目试行环评豁免、22大类54小类项目试行环评告知承诺。

  3月中旬,我省推出第一批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项目目录,对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仓储、物流配送等一批基本不产生生态环境影响的14大类39小类项目统一不再进行环评管理,进一步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持续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

  “这些政策有的立足当前,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有的着眼长远,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远近结合、互为补充,是一套‘组合拳’。”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处长李强说。

  上门服务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为统筹推进全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助推全省重点项目落地,省生态环境厅主动发函给各市(区)政府和相关厅局,函请各市(区)提供2020年重点推进的项目清单,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相关环评要求、拟开工或拟报批环评文件的项目,由生态环境部门采取提前介入指导、全程跟踪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压缩审批时间等措施,依法做好项目环评审批服务。

  在该项政策的指导下,我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建立工作任务清单,细化工作措施;深入现场了解企业疫情防控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等情况,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和产业特点,精准施策,主动提供环保技术帮扶,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帮助指导企业及时整治、消除环境安全隐患,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全力支持和帮助企业安全快速实现复工复产。

  宝鸡市生态环境局一方面在扶持政策上做“加法”,明确提出三项帮扶措施:对防疫物资生产和防疫工作保障企业,一厂一策,专人帮扶;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初犯且问题轻微的企业,视情节给其一定的整改期限;对涉及防疫民生保障的企业和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可边生产边完善环保措施。另一方面在审批程序上做“减法”:通过网络受理、代填代办等方式,推进排污许可证的“无纸化”核发、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不见面”审批,春节后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共核发9户企业的排污许可证、审批31个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还编写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资料汇编》,系统介绍复工复产防疫要求、政府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内容等,第一批500本已发放到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

  据了解,通过向各市(区)和省级相关部门、企业征集生态环境部和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审批重点项目清单的方式,目前全省共有49个项目纳入省级环评审批服务台账,实现了提前介入,全程服务。

  线下转线上

  审批不见面服务不打折

  近日,杨凌示范区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了一场特殊的评审会,首次采用视频连线的方式,对区内急需开工建设杨凌自贸片区路网项目和陕西圣泉乳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两万吨配方羊奶粉生产线项目进行了专家评审。会议通过现场照片展示、建设单位情况介绍、专家问询、项目编制单位报告等形式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审讨论,对报告的编制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形成专家组评审意见。

  杨凌示范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场耗时三个多小时的评审会,与日常的评审会相比程序一个不少,只是线下转到了线上,尽管形式变了,但服务不打折扣。

  为有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同时方便企业、群众办理环保审批事项,省生态环境厅积极推行环评“不见面”审批,要求各级生态环境审批部门在环评咨询方面采取电话、网络、微信等形式进行交流答复;环评受理方面暂停政务大厅窗口受理服务,仅保留网络受理;技术评估方面明确了疫情防控建设项目环评文件评估相关要求,采取专家函审、网络视频评审等形式,涉及现场核查时采取视频或照片核查等形式,保证了疫情期间建设项目正常审批,最大限度做到“网上办”和“不见面”审批。

  加强监管

  保障区域环境安全

  “师傅,您备案的《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中没有详细记录现有设备信息。”

  “时间比较早,我忘记在网站上备案的步骤了。”

  “没关系,我帮您一起网上备案。”

  这是宝鸡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分局“一企一档”专项检查帮扶企业的现场。

  自3月8日以来,宝鸡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分局“一企一档”专项检查小组结合去年的安排部署,在对企业环保手续、生产现场、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检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要求,对企业展开帮扶和指导。同时,该局打破以往“定点、定时、定人、定企业”的监管模式,执行“双随机”抽查制度。抽查过程中,执法人员重点关注排污单位是否办理相关环保手续、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正常运行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同时对生产规模与环评许可是否一致,污染防治设施与要求是否一致等进行核查,对发现的环境问题,当场责令企业整改,有效避免了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现象。

  据了解,结合当前疫情实际,我省大力提高环境监管执法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目前,全省525家具备安装联网条件的重点排污单位均已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监测数据有效传输率达95.78%,通过在线实时监控,实现精准治污;采取污染源自动监控远程服务指导和督办监督,实现超标排污单位查处“全覆盖”;重点排污单位信息公开“全覆盖”,876家省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率达到100%。下一步,我省还将进一步优化服务,切实做到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环境监管“两手抓、两手硬”,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的环境安全保障。

(责编:左瑞、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