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是陕西历史上出台民生政策最多、财政投入最多、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5年来,陕西省财政部门始终坚持补短兜底保民生支出,坚持把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两个80%”用于民生事业,民生支出累计达14777亿元,年均增长15.8%,是“十一五”的2.67倍。
“十二五”这五年,是陕西省经济社会继续大步跨越发展的重要五年,陕西经济实现了从经济欠发达省份向中等发达省份的跨越。
    跻身全国中等发达省份行列。陕西GDP总量于2010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五年年均增长11.1%,居全国第一方阵,总量位次相继超过黑龙江、内蒙古,前移至第15位,跻身全国中等发达省份行列。
5年财政累计投入954亿元,带动社会和企业投入2387亿元,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48.7万套,227.2万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得到解决,保障房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近日,陕西1-5月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一一出炉:工业,累计增长6.8%,比1-4月回落0.6个百分点;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60.3亿元,同比增长4.5%;对外投资2.62亿美元,增长40%;消费,累计增长6.4%……
中高速的增长态势,显示出新常态下,陕西主动适应积极作为,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力度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在经济运行的上行动力和下行压力的角力中,推动发展的积极因子正在显现。
》》》图解数据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工业发展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成就,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工业总量全国排位由17位上升到13位。为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今年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今年,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把稳定工业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全省工业增长30条措施,全力以赴稳定工业增长,强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积极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做好去产能和降成本工作;努力推动陕西工业经济迈向“追赶超越”新阶段,力争2016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全省工业经济回归第一方阵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城镇化特别是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满足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需要。2006年,全省开展“千村百镇”整治建设工作,每年提升1000个村,100个镇设施建设水平和村容村貌。2008年,启动了“关中百镇”和陕南陕北各50个镇建设,省委、省政府给予每镇100万元的启动资金。2009年,省委、省政府又做出107个重点镇建设的部署。2011年开始,陕西省突出重点,收紧拳头,集中力量,按照建设农民幸福家园的模式与标准建设重点示范镇,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带动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名镇,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作为推进小城镇建设的两个抓手,为全省城镇化建设探索新路,做出了示范。
按照《陕西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未来五年,陕西省将打造一批稳固的集中连片现代粮食生产基地,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966万亩,发展节水灌溉400万亩。在四大粮食功能区建设高产粮田2400万亩,年粮食播种面积3500万亩,单产达到300公斤以上,总产达到1000万吨。届时,全省粮食总产的80%以上将出自四大粮食功能区。
    调整农业结构,将会是未来五年的重要工作之一。依据全国“镰刀湾”玉米调减规划,加大粮改饲步伐,在陕北风沙区调减玉米60万亩,在关中发展青贮玉米1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