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蜗牛奖”是怎么回事?今年年初,泰州市委市政府新设立“蜗牛奖”,明确将给那些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的责任人发放“蜗牛奖”。以此倒逼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快推进快到位。
“庸政懒政”情况如何?去年下半年,国务院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和简政放权等重大政策举措实施落实情况,部署开展了第二次大督查。今年2月国务院通报了督查情况,表扬了落实政策措施成效明显的20多个市(州),同时对庸政懒政不作为等典型情况做了通报。【详细】
前几日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向全国人大做了政府报告。他指出,今后要不断完善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中央已经明确向“不作为”亮剑,就是要把好“十三五”的人才关,坚决不能让“混混干部”拖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江苏省泰州市为了整治“慵懒散”设立了“蜗牛奖”,深刻讽刺那些不作为的“太平官”。【详细】
自设“蜗牛奖”,显然是个主动作为的好创意
泰州的“蜗牛奖”,起码有三重积极意义。一是挤压庸政懒政的生存空间。官方按照标准考评下去,政绩上的末位效应自然会凸显出来,以此倒逼“占着位置不干事”的慵懒现象。二是彰显地方公共治理的决心和勇气。锦上添花易,刮骨疗伤难。所谓忠言逆耳,何况还是自己敲打自己。三是向民众传递“为官有为”的价值信号。有了官方态度,公共监督就更容易被激活。只要真抓实干、敢抓敢管,“蜗牛奖”就会成为群众办事的推进器。【详细】
“蜗牛奖”的设立,都不能根治“树懒症”患者
根治“树懒症”患者,需要思想处方。作为一名干部,拿着国家的俸禄,廉政勤政是起码的职业要求,可有些干部忘记了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疏于政事,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不说,还助长了官僚主义。根治“树懒症”患者,要加强思想教育,让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深深根植在每个干部心中,才不会患上“树懒症”。
根治“树懒症”患者,需要能力处方。有些干部,想为民办事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不敢直面矛盾、不善攻坚破难、不愿争创一流,得过且过、平庸无为,这也是“树懒症”之一,针对这样的干部,要加强能力锻炼,才能事倍功半,消除“树懒症”。
【详细】
小心!你可能已经得了“树懒症”
“慵懒散”似乎是一个顽固的“机关病”,在党和政府多年来的治理之下仍难以根除。以前,官员“慵懒散”是由各项制度漏洞、官本位思想等因素造成的。如今,又有一些官员因高压反腐、“太平官”思想作祟而为官不为。为官不为者似乎总是能找到理由懒政、庸政、怠政。其实,“慵懒散”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一些领导干部权力观出现了偏差,缺乏服务群众的意识。他们享受着公权力带给他们的权利,却不去履行公权力赋予他们的义务。如此尸位素餐的官员如何能带领群众走向富裕和幸福?
泰州市政府向为官不为者颁发“蜗牛奖”的做法是从思想上对“慵懒散”开出的“药方”。一些为官不为者自以为无功无过的工作不会引起组织注意,可以安然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是,“蜗牛奖”粉碎了他们这种侥幸心理。他们获得“蜗牛奖”就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党和政府是看在眼里的,人民群众是看在眼里的。他们自以为不露痕迹,但实际上别人在进步,他在“原地踏步”怎么可能不露痕迹?“蜗牛奖”无情的揭开了为官不为者的小心思,将他们暴露在同事的眼光中、群众的监督下,将他们排在提拔重用候选干部之外,以此激发他们的羞耻心。
“蜗牛奖”是对为官不为者的提醒,更是对他们的鞭策。“蜗牛奖”得主只有绷紧服务群众这根弦,上紧为官有为的发条,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才能摘掉“蜗牛壳”,重新赢得组织的信赖与群众的认可。【详细】
“蜗牛奖”虽不算处分,但比处分尖刻得多,足以刺痛任何获奖者的神经。当然,使之“知耻”只是第一步,“后勇”,进而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效能,才是设立“蜗牛奖”的终极目的。在评奖方面,要客观公正,考虑周全。一方面,“蜗牛奖”不能只是抓倒霉的。相关部门明察暗访可以有,但不能仅以察访论“蜗牛”,还要将群众投诉举报、行政效率低下所导致的客观后果等因素充分考虑其中,真正将评奖做成无可辩驳的铁案。另一方面,“蜗牛奖”要允许被提名者申诉抗辩。如果被提名者证据确凿、理由充分,可以“刀下留人”。简而言之,知耻,要“知”得明明白白、“耻”得心服口服。【详细】
在反腐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防止庸政懒政的抬头,实质关系到的是吏治制度体系,如何从大力惩戒官员“乱作为”,过渡和升级到防范与治理官员“不作为”。换言之,它是吏治的大问题,与制度的革新息息相关。
一定程度上,“蜗牛奖”式创新,也可归咎为是一种治理无力的体现。而根本的治理庸政懒政之策,还是要回到对于权力的监督和官员的政绩考核中来。虽说“凡是拿到蜗牛奖的,效能办都要回访跟踪、督促整改。凡是整改不力、变化不大的,要下决心予以调整”,然而且不说这种创新手段的边际效应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主要领导的变更而式微,其本质上与制度化的吏治和“反腐”也还是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内核之别。【详细】
    庸政不作为,看似太平无事,实则空耗了社会资源;懒政怠政慢作为,好像无关紧要,实际耽误做事。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公职人员,都应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