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知识青年: 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摘自百度百科) 视频导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数以千万计的城市初高中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告别各自的亲人,奔赴祖国的边疆、农村经受磨练。把他们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挥洒到祖国的四面八方。

在这场大规模的“上山下乡”浪潮中,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永远难以忘却的事情,同时也在新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个特殊的名词——知青。

本网独家视频:重走知青路 探访梁家河 近日,本网记者特赴革命圣地延安,亲身感受圣地巨变,体验当年在延安下乡的知青生活。11月8日上午,本网记者从延安出发,奔赴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

孙立哲:一个赤脚医生的传奇

    在我们翻山快到村口的时候,史铁生指着我跟老乡说:这是个大夫。巧到什么程度,到了村里头,正碰上一个发烧病号找大夫。一个老太太,发烧,脸上长了一个红色的大包。我们对着赤脚医生手册左翻右查,最后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丹毒。我们知青把阿司匹林,抗菌素,红糖水全都拿出来。两天就退烧下地了。但这红包没下去。问老太太你这东西长了多少天了?“唉呀,生下就有嘛。”生下就有的血管瘤,大红记……【详细】

史铁生:我那遥远的清平湾

    我们那个地方虽然也还算是黄土高原,却只有黄土,见不到真正的平坦的塬地了。由于洪水年年吞噬,塬地总在塌方,顺着沟、渠、小河,流进了黄河。从洛川再往北,全是一座座黄的山峁或一道道黄的山梁,绵延不断。树很少,少到哪座山上有几棵什么树,老乡们都记得清清楚楚;只有打新窖或是做棺木的时候,才放倒一、两棵……【详细】

点滴记忆——知青们曾经住过的地方更多>>

峥嵘画卷更多>>

人民网陕西频道策划出品  总策划/支拴奇   文字/邓楠 孟洁 马莉 雷浩   照片/雷浩 严建设  视频/吴超 李志强   专题制作/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