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人民網看陝西

“鐵”對“鐵” 心“聯”心

王麗
2025年11月21日08:51 |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小字號

11月15日清晨,西安國際港站的鐵軌在朝陽下泛著金屬光澤。吊臂精准起落,集裝箱內滿載電子配件、智能家居等貨物,中歐班列鳴笛啟程,向著歐亞腹地疾馳而去。站場內,高清攝像頭實時監控,物流監管平台數據不停跳動,每80分鐘就有一趟中歐班列進出港。這幅繁忙而有序的畫卷,正是中歐班列(西安)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

西安浐灞國際港(資料照片)。人民網記者 白鴿攝

西安國際港站(資料照片)。人民網記者 白鴿攝

國鐵集團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月至10月,中歐班列(西安)累計開行5063列,創歷年同期最高紀錄。自2013年首列開行至今,其累計開行量已突破3萬列,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等主要指標持續穩居全國前列。

開放的大門越敞開,經貿交流越密切,這支“鋼鐵駝隊”從古城西安出發,在歐亞大陸上架起了聯通世界的貿易橋梁與友誼紐帶。

貨運以“數字”降本增效

“以前湊齊20個集裝箱才能申報,得跑海關、場站好幾趟,現在1個集裝箱也能走,在手機上就能查通關狀態,太方便了!”海得邦國際物流負責人喬文博指著手機裡的智慧通關App,言語間滿是感慨。這一變化背后,是西安國際港站以數字化改革破解物流堵點的持續探索。

2025年10月,西安海關所屬西安車站海關關員對經中歐班列(西安)出口的白色家電進行現場監管。西安車站海關供圖

2025年10月,西安海關所屬西安車站海關關員對經中歐班列(西安)出口的白色家電進行現場監管。受訪者供圖

曾經,人工核對集裝箱號、匹配艙單信息、現場找箱查驗,流程繁瑣且耗時。如今走進西安車站海關監控指揮中心,巨大的電子屏上,報關單號、集裝箱位置、班列軌跡實時更新,點擊任意集裝箱號,貨物詳情一目了然。西安車站海關監管科科長侯海洋介紹,通過AI識別技術實現各節點數據自動比對,審批環節用時從平均4小時壓縮至5分鐘,查驗准備時間縮短一半,監管效率實現了“小時級”到“分鐘級”的跨越。

數字技術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讓通關更高效、企業更省心,數字化改革的紅利正持續釋放:北斗定位、5G技術與電子施封鎖的應用,實現貨物全程可視化追蹤,“班列+跨境電商”“班列+金融”等新業態不斷涌現。口岸通關時間從3天大幅壓縮至約3小時,西安到阿拉木圖的運輸時間也從7天縮短至5天......

貨品以“智造”轉型升級

打開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線路圖可見,以西安為中心,一條條干線向四周鋪展:向東連通沿海港口,向南銜接中南半島,向北觸及俄羅斯,向西深入中亞、遠達歐洲,樞紐優勢一目了然。目前,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已開通國際干線18條、覆蓋亞歐大陸全境,集結國內線路26條、輻射國內主要貨源地,形成“干支結合、樞紐集散”的高效物流網絡。

這一切,改變了西安本土企業的“出海”模式,推動承運貨品實現從“量”到“質”的跨越。貨物類型從早期建材、日用品等低附加值品類,升級為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高附加值“新三樣”,更涵蓋航天器部件、交通信號設備等高技術產品,“西安智造”正通過鐵軌走向世界。

8月13日,滿載光伏組件的X9043次中歐班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駛出,開往阿塞拜疆巴庫。西安市委網信辦供圖

8月13日,滿載光伏組件的X9043次中歐班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駛出,開往阿塞拜疆巴庫。西安市委網信辦供圖

“我們超過六成的產品通過中歐班列出口。生產基地緊鄰西安國際港站,產品下線后一天內就能裝箱發運,倉儲和物流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陝西康佳智能家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釗說。

2025年9月,一列裝載著消費型鋰電池智能終端產品的中歐班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鳴笛出發,一路駛向阿塞拜疆首都巴庫。這是陝西首趟消費型鋰電池中歐班列,不僅為此類產品出海開辟了一條穩定高效的鐵路通道,還進一步豐富了中歐班列(西安)的運輸品類。

一批批電子計算機配件、汽車零部件通過智慧通關模式快速出口,成為貨運新主力。

2025年前三季度,西安市進出口總值3549.29億元,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907.44億元。

貨網以“交通”促進交流

鐵軌延伸之處,不僅是貨物的流通,更是民心的相通和文明的交流。

在西安愛菊集團的現代化車間裡,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優質小麥被加工成面粉、挂面,擺上中國百姓的餐桌,隨之而來的還有跨越國界的深厚情誼。

阿依古麗曾是哈薩克斯坦北哈州契卡羅瓦鎮一家餐館的服務員,獨自撫養兩個孩子,生活困難。愛菊集團了解情況后,為孩子購置了新文具、衣物,還邀請阿依古麗到園區工作。如今,她的月收入是之前的6倍,家庭生活狀況大幅改善。

哈薩克斯坦圖爾克斯坦州文化交流演出在陝西省文化館曲江館區上演(資料圖)。西安市委網信辦供圖

哈薩克斯坦圖爾克斯坦州文化交流演出在陝西省文化館曲江館區上演(資料圖)。西安市委網信辦供圖

民間情誼在頻繁的貿易往來中愈發深厚:哈薩克斯坦消費者通過班列買到中國智能家居,讓生活更便捷﹔中國游客走進中亞草原,感受異域風情﹔剪紙、麥稈畫走進哈薩克斯坦校園,秦腔與冬不拉旋律共鳴。西安與阿拉木圖開通的國際人文旅游專列,更成為文明互鑒的流動載體。

11月18日,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在陝西西安開幕,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的約450余名代表齊聚一堂,圍繞“聯通亞歐,共享未來”主題共商發展大計。期間,16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將進一步暢通“通道帶物流、物流促貿易、貿易興產業"的良性循環。

11月18日,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在西安開幕。西安市委網信辦供圖

11月18日,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在西安開幕。西安市委網信辦供圖

從人工到智能的效率提升,從低端到高端的貨品升級,從物聯到心連的文明交融,中歐班列(西安)以“鐵”對“鐵”的硬核支撐,搭建起心“聯”心的溝通橋梁,在歐亞大陸上不斷解鎖互聯互通的新可能,讓合作共贏的故事越寫越精彩。

(責編:鄒星、鄧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