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界丨西安,寫在哪首唐詩裡?
西安,寫在哪首唐詩裡?是在“青牛白馬七香車”的繁華裡,還是在“秋風生渭水”的韻味中?詩人們說“斗酒相逢須醉倒”,又說“人生得意須盡歡”,還說“天下誰人不識君”。縱然歷史的馬蹄,卷起塵煙,那也不過是在地上踏了一篇詩章——名字叫作“長安”。
如今,西安提出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能夠充分彰顯中華文明的“唐詩之都”文化品牌。這座沉澱千年的古都,將如何讓歷史回響在當代生活中奏出新聲?

“曲江水滿花千樹,有底忙時不肯來。”曲江,位於長安城東南,是唐詩中經常出現的意象。在《西安市打造唐詩文化品牌實施方案》出台后,西安市曲江新區在文旅演出、數字創意等方面重現唐詩意境,激活歷史文化資源。9月底,曲江飛行劇院正式運營,吸引市民游客前去打卡。一進入劇院,就會發現“唐詩密碼”,“李白”從光影中走出,隨口吟出:“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有游客立刻接話:“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一唱一和間,盛唐的詩意就飄進了心裡。圖為曲江飛行劇院內,一位扮演“李白”的演員站在紗幕后面與游客對詩。竇翊明攝

曲江飛行劇院以李白、杜甫、王維等詩人的經典作品為內容基底,通過沉浸式飛行座艙、180度球幕及全息影像等技術,打造“飛越唐詩長安”的立體視聽體驗。圖為曲江飛行劇院內,游客們坐在飛行座椅上“游歷”長安108坊。西安曲江新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西安市大唐不夜城景區以“演藝+科技+體驗”打造全天候唐詩盛宴,街區將詩人IP活化,“李白”不再是遙遠的課本形象,而是在月下燈前吟誦“舉頭望明月”的鮮活詩人,由演員扮演“李白”,在街區、社區與市民游客吟誦對詩。人民網 王麗攝

夜幕降臨,大唐不夜城的“詩意長安”燈組漸次亮起,樹影婆娑間,詩句在光影中流轉,“詩意長安”燈光氛圍裝置,將詩句以光影形式投射或挂置在建筑與樹木之上,實現“一步一詩,移步換景”。“百尺游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參差橫鳳翼,搜索動人心”……百余組唐詩燈牌以樹木為骨,詩詞為魂,如熒熒流星,千絲萬縷懸於空中,撩動雁塔夜色,點亮城市街景。西安曲江新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一脈山,一座城,無數詩。秦嶺給予唐詩以山水魂魄,長安賦予唐詩以人間煙火,也鑄就了今日西安建設“唐詩之都”的赫赫之光。這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生,也是走向未來的精神源泉。千年前,王維在終南山中找到了禪意與靜謐,寫下“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的閑適﹔李白面對太白峰的巍峨壯麗,吟出“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的豪情﹔韓愈遭貶時路過秦嶺,留下了“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慨嘆……詩人們將自己的理想和風骨熔鑄在山水之中,建構出一座旖旎浪漫的“詩山”。圖為11月初的秦嶺,秋色暈染。西安市長安區委網信辦供圖

長安唐村•中國農業公園位於王曲街道南堡寨村。這裡擁有在唐詩中多次描述的終南山秀美景色,如今呈現在游客面前的是一幅唐時“詩酒花茶”的愜意生活畫卷。站在村南,眼下,詩意耕讀地﹔遠處,悠然見南山。在唐村,文化傳承和生態平衡,人與自然構成一幅和諧的景象,重現盛世大唐的美景。西安市長安區委網信辦供圖

在實體空間層面,西安一方面依托大唐芙蓉園、華清宮景區、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等地的歷史遺址,打造了一系列集文物保護與展示於一體的文化景區,生動再現唐詩中描繪的盛世氣象與建筑之美﹔另一方面,西安積極打造大唐不夜城、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長安唐村等一批唐文化主題景區,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穎的時代表達,開拓了唐詩文化在地化傳承與體驗式傳播的新路徑。圖為長安唐村公園內,臘梅開放時的景象。西安市長安區委網信辦供圖
時至今日,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詩裡遇見“心中的長安”,從“九天閶闔開宮殿”的盛唐氣度,到“詩道終南”的活化新生,西安以唐詩為支點,撬動了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復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