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傳統村落丨木槌起落間,榨出古村新滋味
秦嶺南麓,文川道旁,一株3000年的梭欏樹靜默矗立,冠如華蓋,落葉鋪金。走進陝西省漢中市留壩縣江口鎮梭欏村,山風攜著草木清香扑面而來,綿長的鄉土記憶,在古道屋瓦間變得觸手可及。

樹齡3000年的梭欏樹。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梭欏村,位於江口鎮東部,因千年梭欏古樹而得名。村中至今留存著梭欏古城城牆遺址、清代建筑梭欏廟等歷史遺跡。2023年3月,梭欏村入選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梭欏村航拍。留壩縣委宣傳部供圖
漫步村中,火紅的辣椒串在門前垂落,金黃的玉米、飽滿的豆谷和沾滿泥土的中藥材拼湊出“秦嶺最美晒場”。行至古院,豆腐坊、老油坊、釀酒坊次第排開。石磨輕轉,豆香彌漫﹔木槌起落,油香醇厚。
“吱呀——哐!”在老油坊,村民李自平正揮動木槌,金黃透亮的菜籽油隨之從石槽緩緩流入陶罐,香氣四溢。

梭欏村“三坊”。留壩縣委宣傳部供圖
2023年,梭欏村成立集體文旅公司,盤活3處閑置古院,打造豆腐坊、老油坊、釀酒坊“三坊”體驗區,並配套設立非遺研學教室與“梭欏味道”農產品展銷櫃,形成了“前店后坊”的運營模式。游客來此不僅能觀賞“晒秋”盛景,還能親身體驗非遺技藝、品嘗地道風味,將秋日的豐饒從視覺延伸至觸覺與味覺。
“過去賣原材料,現在賣體驗。”梭欏村黨支部書記張秋菊告訴記者,今年國慶假期,村裡日均接待游客超30人次,油坊38元一升的菜籽油銷售火爆,土特產銷售額同比增長20%。
據統計,2025年以來,梭欏村已累計接待游客1.2萬人次,綜合收入50萬元,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突破3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20%。

農耕文化展示牆。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梭欏村最鮮明的特色是農耕文明。”張秋菊介紹,近年來,梭欏村緊扣“千萬工程”經驗,立足“傳統村落保護+農文旅融合”的發展理念,聯動周邊村打造全域共美的“梭欏片區”。
當地村民自發捐出的老瓦罐、舊石磨、廢車輪等,經巧手“點化”,變成一堵堵鏤空花牆、一條條石磨小徑、一面面農耕文化牆。沉睡的老物件,從此有了“呼吸”,古村文化也從“玻璃櫃裡的靜態展陳”邁向“可觸摸、可感知的動態傳承”。

梭欏村長坪景觀牆上鑲嵌村民捐贈的瓦片、老石磨、陶罐等老物件。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每月15日,千年梭欏樹下,“議事坪”竹籬圍合,鎮村干部、設計團隊、村民代表圍樹而坐,大到產業規劃、小到雞舍顏色,都能“攤開聊”。
“我們把它叫‘梭欏樹下說事會’。”張秋菊介紹,2024年梭欏村採納村民建議26條,其中“把護坡變景觀牆”“用廢輪胎做花壇”等金點子節約建設資金30萬元,更讓村庄顏值倍增。“古樹議事”機制被寫入《留壩縣鄉村建設導則》,並在留壩縣66個村庄推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