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買買買”,謹防被套路

近年來,隨著相關法律法規逐步完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網絡消費環境逐漸向好。但是,由於網絡消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網絡消費侵權行為仍時有發生。
3月11日,陝西省消保委發布2025年十大消費提示,網絡促銷、線上教培、跨境電商等成為關注點。在網絡消費中,廣大消費者要辨別虛假宣傳、防范誘導消費、增強依法維權意識,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網絡促銷 勿被虛假宣傳誤導
2024年10月,消費者李女士通過“全國消協智慧315”平台投訴,稱其在某平台直播間購買了某景區演出門票,主播承諾可將門票升級。然而在演出開場前半小時,消費者卻被告知沒有預訂到升級的門票。經當地消費者協會調解,商家向消費者退還了費用。
陝西省消保委建議,應健全直播營銷行為管理規范,強化審核抽查,切實把好准入關。此外,在“先用后付”“免密支付”等功能的開通上,應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今年1月下旬,西安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支隊高新大隊接到群眾舉報稱,某平台網店售賣的潤唇膏存在虛假宣傳現象。經核實查証,該潤唇膏產品備案信息為“保濕”,但其詳情頁中有“修護”等虛假宣傳內容。
西安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支隊高新大隊執法人員對該潤唇膏經營者進行了普法教育,向其告知了化妝品經營活動中虛假宣傳、標簽標注錯誤等違法行為風險點。
西安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支隊高新大隊副大隊長張瑋表示,部分經營者缺乏網絡消費、廣告發布等法律法規知識,較易出現虛假宣傳問題。平台方應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對商家促銷宣傳行為的規范引導﹔經營者應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知識,有效規范經營行為。
線上教培 謹防話術誘導
2024年10月,消費者謝先生通過“全國消協智慧315”平台投訴稱,自己在某機構購買線上課程時,為支付費用在商家的誘導下辦理了貸款。簽訂協議后,該消費者因對服務質量不滿意而提出退款申請。
商家以協議中約定超過24小時的退費申請要支付違約金等為理由,僅退還少量費用。消費者認為違約金過高,退費金額不合理。經西安市消費者協會調解,商家扣除總費用的30%后退還剩余費用。
西安市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介紹:“部分機構在消費者報名后,以‘內部資料’‘名額稀缺’等營銷話術推薦購買高價線上課程,辦理‘培訓貸’等貸款服務,誘導消費者付費。參加培訓人員以年輕人為主,社會閱歷較少,難以分辨商家的套路。而且,貸款服務還可能引發新風險。”
2024年,全省消保委(消協)組織共受理教培類投訴1327件。其中,線上教培投訴較為突出,涉及誘導消費、退費困難等問題。
陝西省消保委建議,平台方應加強對線上課程廣告內容的審核管理,按照相關規范強化對線上主播、講師的資質審核及備案。消費者在簽訂合同時要注意教學內容、收費標准、退費規定等,一旦發現機構存在虛假宣傳、誘導辦理貸款等問題,要留存証據以便維權。
跨境消費 及時依法維權
據了解,目前仍有少部分消費者遇到消費糾紛時選擇“默默忍受”。究其原因是部分消費糾紛的處理程序比較復雜、解決成本較高、投訴渠道較少。
在跨境電商相關消費糾紛方面,維權成本較高的特點尤為明顯。目前,跨境電商消費糾紛主要集中在商品質價不符、物流超時或丟失拒賠等方面。
陝西省消保委提醒,在線上進行大額跨境消費時,要選擇規模大、信譽好的平台,細致了解商品描述、用戶評價及退換貨規則﹔妥善保存訂單確認郵件、支付憑証、物流記錄等交易記錄和相關証據,收到商品后立即查驗。
陝西恆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公益律師趙良善認為,網絡消費的特殊性導致網絡消費風險增加。比如,直播帶貨是一種高度依賴即時互動的銷售模式,消費者在主播的推薦下作出購買決定,缺乏傳統購物中冷靜比較的過程。
針對網絡消費風險,趙良善表示,平台方應承擔監管責任,建立審核機制與投訴處理機制﹔相關部門應建立健全協作機制,加強對企業資質、產品質量及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督和查處整治力度﹔消費者要提高防范意識,選擇信譽等級較高的平台及店鋪,遇到問題后及時依法維權。
陝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們將持續開展常態化消費提示警示,曝光典型案例,提升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和依法維權能力,以強有力的措施不斷營造安心、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記者 仵永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