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從“一次性買斷”到“先嘗后買”

——陝西開展“先使用后付費”試點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觀察

2025年03月14日09:41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從“一次性買斷”到“先嘗后買”

征集篩選企業技術需求、面向高校院所發布“英雄榜”、准備線下路演……3月以來,西咸新區科技創新和新經濟局成果轉化促進部工作人員馬點點忙得不可開交。

馬點點和同事做的事頗具挑戰:推動科技成果“先嘗后買”。

“許多中小科技企業資金鏈緊張,難以‘一次性買斷’科技成果,而高校院所也擔心自己苦心研發的成果賣虧了。像這種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堵點卡點,不僅讓高校的成果無法充分發揮價值,也讓中小科技企業轉型階段對技術供給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馬點點說。

在此背景下,2022年底,陝西省出台了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十條措施(試行),由西咸新區等牽頭開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試點。目前,首批“先使用后付費”項目已落地實施,涉及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實現了高校院所與中小科技企業的“雙向奔赴”與攜手共贏。

敢於“破冰”

助力企業突破關鍵技術

“我們按照‘項目初篩、路演對接、市場評估、風險防范、簽約落地’的方法推進試點,實行‘揭榜挂帥’模式,由試點企業申報技術研發訴求,通過征集梳理企業訴求找到與之匹配的高校揭榜。”馬點點說。

位於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的銀豐生物集團陝西干細胞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陝西銀豐”)就是政策“破冰”的首批受益企業之一。

企業副總經理王晶晶介紹,公司業務主要涉及人類干細胞的檢測、制備、深低溫保存、體外激活擴增等。

“2023年,我們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對膠質瘤的抗腫瘤作用研發中遇到了一些技術難點,正好趕上西咸新區上門宣講‘先使用后付費’政策,就提交了技術攻關訴求。”王晶晶說。

很快,馬點點為陝西銀豐牽線,找到了延安大學醫學院。經過洽談,雙方一拍即合,簽訂了研發攻關合同。項目計劃通過各項生物特征分析,找到制造和質量檢定的基本條件和方法,再通過小試生產確定生產工藝及質量標准。

自2024年1月雙方開始合作以來,項目進展順利。目前,雙方正在進行復合載體對膠質瘤的殺傷作用研發攻關,為下一步形成細胞產品、申報生物藥打下堅實基礎。

“‘先使用后付費’的創新遵循科技成果轉化規律,將試用環節前置,打破傳統的‘一次性買斷’這種‘一錘子買賣’模式,消除了企業擔心買斷后難以‘值回票價’的顧慮,有效降低了企業創新成本。”王晶晶說。

捅破“窗戶紙”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

陝西金信天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信天鈦”)也是“先使用后付費”試點的受益企業之一。

“考慮到資金成本,以往企業買斷專利會非常謹慎,很可能錯過機遇期。現在政府部門當‘紅娘’,捅破企業和高校間的這層‘窗戶紙’,促成雙方‘聯姻’,讓雙方都吃下了‘定心丸’。”金信天鈦董事長米天健說。

金信天鈦聚焦高端裝備精密異形零部件設計、制造等,產品廣泛應用於航空、通信、醫療等領域。但是,一個技術難題一直困擾著企業:異形零部件有內流道、小孔或者復雜曲面等,有的產品隻有頭發絲粗細,成品檢測效率很低,成本居高不下。

有了西咸新區科技創新和新經濟局牽線搭橋,企業很快與西安理工大學機械與精密儀器工程學院副教授陳潤霖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約定以“延期支付”的方式,開展流體精准調控技術轉化應用。

“經過近半年的聯合攻關和優化改進,陳教授團隊的技術已經在我們的設備上應用,研發效率整體提升了30%。我們也按期完成了‘后付費’。”米天健說。

馬點點介紹,除了金信天鈦選擇的“延期支付”方式,西咸新區科技創新和新經濟局還設計了“分期支付”“附條件支付”“收益提成支付”等多種方式,供企業和高校院所選擇。

“支付時間一般為許可協議生效一年(含)或者被許可方基於此科技成果形成產品、提供服務產生收入以后,既解決了高校院所高質量科技成果轉化不足的問題,也有助於緩解企業資金壓力。”馬點點說。

裝上“安全鎖”

全鏈條保障各方權益

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先使用后面卻不付費怎麼辦?合作中產生糾紛怎麼解決?

對此,馬點點表示,西咸新區創新引入了融資擔保機構和保險機構,採用市場化手段,建立“企業參保、先行賠付、信用推送”的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風險防控保障機制,為轉化機制裝上“安全鎖”,最大限度保障試點企業、高校院所以及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打消高校院所國有資產流失的顧慮和企業試用成果后不願買單的念頭。

“我們確定由西安灃東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組織開展試點保函業務,創新性引入保險機構,為試點工作開發專屬新險種,讓試點企業有更多選擇。”馬點點說,“我們還制定了扶持政策,根據技術許可使用費、擔保費用、保險費用等實際支出的一定比例,分別給予試點高校院所和試點企業獎補資金支持。”

嘗到了“先使用后付費”政策甜頭的米天健建議:“建立完善專利價值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成果轉化實際效果對‘后付費’價格進行補充調整,超出預期的給高校院所追加合理費用,市場反饋一般的雙方進行二次協商,以此充分調動各方成果轉化積極性。”

令馬點點和同事高興的是,目前進行試點的首批項目進展順利,高校院所和企業都覺得試點政策是“及時雨”。去年底,西咸新區“開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試點 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案例被評為“中國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聚力打好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硬仗,推動‘三項改革’拓面、擴量、提質、增效,鼓勵引導高校院所以‘先使用后付費’方式許可中小科技企業使用科技成果,努力實現科技成果‘轉得更好、轉得更多’。”西咸新區科技創新和新經濟局局長王斌說。(記者 霍強)

(責編:賈凱璐、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