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秦嶺的1270個日夜
——西康高鐵最長隧道太興山隧道貫通側記

太興山隧道南入口(3月1日攝)。
“通了,通了。”1月15日,中鐵三局西康高鐵二標三工區工區長高磊用對講機激動地向技術主管王穎怡報告。
當日10時許,歷經1270個日夜艱苦奮戰,西康高鐵全線最長隧道——太興山隧道順利貫通,比計劃提前45天,這標志著西康高鐵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承擔施工任務的中鐵三局西康高鐵項目部通過使用新設備和創新工藝、工法,不僅為太興山隧道施工提供了堅強保障,還為西康高鐵其他標段創建精品工程提供了經驗。
太興山隧道位於西安市長安區至商洛市柞水縣區間,全長18.83公裡,為雙洞單線隧道,最大埋深1298米。隧道施工面臨岩爆風險大、地層斷裂多、大埋深、高地溫等諸多不利因素,共穿越中等岩爆區13.4公裡,穿越4條深大斷裂、10條次級斷裂,最大埋深處地溫高達33攝氏度。
“鑒於當地復雜的地質條件,我們在施工初期利用直孔藥量集中、斜孔臨空面大等特點,創新採用‘斜孔+直孔’掏槽長進尺鑽爆施工工法,將隧道開挖爆破進尺效率提高了25%,大幅縮短了工期。此外,我們應用單線隧道物流組織智能化管理施工技術,實時進行智能化調度,確保隧道內的交通順暢,使施工車輛通行效率較之前平均提高41%,每個施工循環節約時間約45分鐘。”中鐵三局西康高鐵項目部總工程師朱袁軍介紹。
太興山隧道比西康高速公路秦嶺終南山隧道長800多米,加之埋深大,圍岩極不穩定,因此在隧道開挖過程中,中鐵三局西康高鐵項目部特別注重施工安全。
“為了克服岩體崩裂等險情,我們在開挖前向泄壓孔內噴射高壓水軟化圍岩,釋放岩體應力。同時,我們還採取了使用開挖台架、防護頂棚人員戴鋼盔和穿鋼板背心等措施,規避作業風險。”高磊說。
除了創新驅動和科技加速,西康高鐵太興山隧道的順利貫通也離不開西成鐵路客運專線陝西有限責任公司相關人員的靠前指揮。工程前期,工作人員不僅解決了征地拆遷等方面的問題,還現場幫扶指導,協助施工單位梳理和優化施工組織,確保整體工程建設有序實施。
“隧道左右雙線共穿越輕微岩爆980米、中等岩爆13427米,作業難度可想而知。”西成鐵路客運專線陝西有限責任公司西康指揮部指揮長李戰江介紹,“我們現場採用了可視化技術交底、‘BIM+GIS’技術應用等新技術,有力保障了工程的質量。”
3月1日,來自湖北武漢的工人鄭軍頭戴安全帽,正在指揮幾位工友進行隧道洞壁防水鋪設。在洞壁上的射燈照射下,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滴滴汗水順著工人的臉龐不斷滑落。隧道內的高溫讓他們進行混凝土澆筑作業時滴落在身上的水泥斑塊很快干燥變硬,但沒有一人因此停下手中的活。
“鄭軍班組負責的區域是太興山隧道全線最大埋深1298米的這一段。從隧道開始掘進到最后貫通,項目部設置黨員責任區,引導廣大黨員帶頭啃‘硬骨頭’。在黨員帶頭下,各施工班組統籌資源,科學組織,高效推進工程建設,確保了工期目標按期實現。”中鐵三局西康高鐵項目副總工程師陶永寶說。
今年以來,西康高鐵項目建設不斷加快推進。截至目前,全線隧道已貫通11座,隧道、橋梁、路基分別完成設計總量的97%、78%、63%,開挖掘進累計155公裡。全線站房、軌道、通信、電氣化工程等已大規模展開施工,建設進度不斷加快。
“西康高鐵建成通車后,我們山裡人也能坐上高鐵去北京、上海……”柞水縣營盤鎮朱家灣村村民劉永好滿懷憧憬地說。(記者 楊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