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改革增動力 發展添活力)

本報記者 楊彥帆 申少鐵 邱超奕
2024年12月08日09: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圍繞“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作出一系列重大改革部署,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等具體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持續推出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政策措施,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穩就業、增收入,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加自覺地把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使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提質擴容的過程,提高發展的就業帶動力。”

  著眼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相關政策舉措深入推進,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完善就業優先政策。

  “沒想到在家門口就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在廣東省中山市南朗街道,大學畢業生曾思豪已順利入職。得益於街道人社就業服務點提供的離校未就業大學生跟蹤服務,他的簡歷被精准推薦給多家招聘單位。“我應聘上了綜合文秘崗,和學的專業很對口。”曾思豪說。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認為,應進一步發揮體制機制優勢,構建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就業工作體系,不斷塑造就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幾頭賺錢,日子更甜!”在湖南省澧縣如東鎮長福村,村民魏傳賢的柑橘園迎來豐收,賣柑橘賺了1.6萬元,“如今政策好,我聘上了村裡的公益性崗位,一年工資8000元,家裡還種了6畝水稻、2畝湘蓮。”他高興地細數增收賬。

  提高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標准、上調最低工資標准、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分配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前三季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83元,實際增長4.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0元,實際增長6.3%。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時,要進一步分好‘蛋糕’。”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表示,要進一步發揮初次分配中市場化機制的決定性作用,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健全制度保障,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

  “職業傷害保險解除了我的后顧之憂。”北京市大興區的外賣騎手沙先生說,半年前,他在送餐途中因交通意外受傷,通過職業傷害保險報銷了7萬多元費用。我國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穩步推進,截至9月,參保人數達978.65萬人。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認為,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是提升我國社會保障水平的必要之舉。要優化制度設計,提高社會保險制度的包容性和適用性,分層分類分步將各種勞動者納入社會保險制度。

  兜底線、織密網,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民生底線兜得更牢——

  52歲的李新橋家住湖南省湘潭縣河口鎮華中村,患有三級殘疾。河口鎮政府組織村委會、指定監護人、村衛生室和李新橋簽署了分散供養全自理特困人員照料護理四方協議,保障他的基本生活和照料服務。

  加強特困人員救助、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加大對殘疾人生活補助力度、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各地區各部門採取一系列改革舉措,兜牢保障底線。截至9月底,全國共有城鄉低保對象4001.1萬人,其中城市低保對象634.1萬人,農村低保對象3367萬人。

  改革舉措更加有力——

  “真沒想到,我的心臟病在縣裡就能治。”之前,山東省慶雲縣崔口鎮四屯村村民崔大爺,在家中突然胸痛難忍。通過村衛生室初步診斷后,他被緊急轉診至慶雲縣人民醫院心內科。崔大爺被診斷為心肌梗死,並快速接受了支架植入手術,目前康復良好。這得益於慶元縣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通過強基層、建機制,縣域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明顯提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等重要舉措。下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建立完善健康優先發展的規劃、投入、治理等政策法規體系,促進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雷海潮說。

  國家醫保局已組織10批國家組織藥品集採、4批醫用耗材集採,進一步降低藥品和耗材費用,減輕群眾就醫負擔﹔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截至2023年底,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超過40平方米,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400多萬套,1.5億多群眾喜圓安居夢……

  醫療、住房、養老、教育、社保……在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改革力度持續加大,不斷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可及性,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

  “一老一小”是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以應對老齡化、少子化為重點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

  早上8點半,上班前,家住上海市靜安區江寧路街道的江女士將2歲的女兒送到社區“寶寶屋”,“離家步行隻有10分鐘,孩子在這裡玩得很開心,我也很放心。”利用街道閑置場地提供社區托育服務,並設有家長休息室、哺乳室等設施,滿足了孩子和家長的需求。

  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發展養老、托育產業,抓緊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國家衛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從提高優生優育水平、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機制、構建生育友好的就業環境等方面,推動出台更多具體的支持措施。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

  在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牡丹社區,79歲的社區居民李水來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樓的食堂。“60歲以上老人一餐10塊錢,飯菜低油低鹽。”他笑著說,隔壁還開設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訓練、中醫理療等服務,“現在下樓就能做艾灸和推拿,不用專門跑醫院了。”

  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的舉措相繼落地。今年,民政部等部門聯合出台政策加快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明確到2025年,農村養老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每個縣(市、區、旗)至少有1所以失能照護為主的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印發通知,決定組織開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務行動(2024—2027年),為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務和健康咨詢。

  “要在加大養老保障體系投入、統籌城鄉養老保障體系和照料服務體系、培訓專業人才隊伍等方面繼續發力。並充分利用我國潛在的老年消費市場,引導激勵各類經營主體積極參與,發展銀發經濟。”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南開大學老齡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說。

  改革的深度,民生的溫度。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的戰略部署落到實處,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08日 01 版)

(責編:白鴿、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