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同飲一江水 溯源話安康”

一滴“南水”的重生

王麗 李志強 賈凱璐
2024年10月25日09:14 |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小字號

在村民的精心保護與涵養之下,一滴“南水”從安康漢陰縣的月河重生了。月河,也恢復了往日綠水逶迤的景象。

月河是漢江的一條重要支流,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水源的一部分。曾經,它時不時干枯,易拉罐、塑料袋等垃圾橫七豎八的躺在河道上。它的重生,離不開一群由村民志願者組成的“御源軍”。

漢陰縣觀音河水庫。人民網記者 李志強攝

漢陰縣觀音河水庫。人民網記者 李志強攝

10月24日,採訪團來到了安康漢陰縣觀音河鎮,見到了這支早已口口相傳的“隊伍”。

“我每天巡查河道、村庄衛生兩次,每月能拿1000元工資,既能保障日常生活開支,又能保護生態環境。”62歲的村民劉修玉說。

2016年,在“博元公益”的支持下,由85名困難群眾組成了“御源軍”。他們負責在各自的居住地撿拾河道垃圾、宣傳環保知識、宣講垃圾分類。幾年過去,河道干淨了、河水恢復了。當初的困難群眾已經“摘帽”,卻並未“摘走”護水之心。

現在,“御源軍”還有自己的“糧草庫”——垃圾分類置換驛站。跟隨講解員,記者來到了這個位於村口的小驛站,隻見貨架上陳列著花露水、蚊香、洗衣粉等日常用品,上面標記著兌換該項物品所需要的積分。“村民隻要將塑料瓶、廢電池、紙殼等可回收物品拿到置換驛站,就能置換同等積分的物品。”“博元公益”負責人張元江說。

“御源軍”的“糧草庫”——垃圾分類置換驛站,貨架上陳列著可兌換物品。人民網 王麗攝

“御源軍”的“糧草庫”——垃圾分類置換驛站,貨架上陳列著可兌換物品。人民網 王麗攝

“我撿垃圾已經三年了,積了1000多分,家裡用的洗漱物品,從來沒花錢買過,都拿分兒換。”一位村民主動湊到採訪團中,迫不及待地說。

截至目前,漢陰縣在9個鎮16個村設立了“驛站”,已向村民兌換價值超80萬元的物品,覆蓋10萬余人。“御源軍”的隊伍已經發展到142人。

在安康,這樣的志願護水隊伍並不少見,在雙河鎮,有以朱先萍為隊長的女子護河隊,在漢江上,還有以周雲康為隊長的志願救援隊。他們把愛,化在了奔涌北上的每一滴“南水”裡。

古鎮小橋與流水人家,正是安康的靈動所在。安康,打出了“親水旅游”的一副牌。

石泉縣后柳鎮碼頭。人民網記者 李志強攝

石泉縣后柳鎮碼頭。人民網記者 李志強攝

離開漢陰,採訪團來到了石泉縣后柳水鄉。兩山排闥,一水青黛,游人三兩結伴,渡船一字排開。石泉,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同時也是國寶朱鹮的棲息地。后柳古鎮也叫后柳水鄉,是明清時期的碼頭古鎮。

在這裡,有一個共識:保護好每一滴水,每一滴水就能產生價值。

“我每天常態化巡河,清潔河道。”后柳鎮護漁員魯健國說,“現在河裡的魚越來越多,水域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游客也多了,大家都能吃上旅游飯,我干起來就更有勁兒了。”他笑吟吟地說。

“去年鎮政府牽頭把我的農家樂納入鄉建項目,還專門請來了北京的專家團隊設計改造,建成了水鄉山庄民宿。”開了十幾年農家樂的村民老李可高興了。現在,農家樂升級成了民宿,有19間客房。“一般周末都是滿的,遇到節假日時,提前半個月就訂滿了。”

2023年,后柳水鄉接待游客2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8000萬元以上。村民們都說,這下,可真是靠水“吃”水!

秋日瀛湖上的“親水旅游”。人民網 王麗攝

秋日瀛湖上的“親水旅游”。人民網 王麗攝

山環水繞、煙柳畫橋,近年來,安康在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打造了6條特色親水旅游觀光線路,並開通“漢江游船”“嵐河夜話”等水上旅游項目,形成了以中心城區“一江兩岸”為特色的旅游產品,做足了“水”文章。2024年,前三季度接待國內游客4325.68萬人次,游客總消費251.97億元。

下一步,安康還將緊緊依托漢江水資源,扎實推進水上旅游產品開發,全力建設秦巴生態風景區、康養旅居度假區、精品民宿休閑區、農家民居體驗區,把安康打造成全國生態旅游目的地。

水利萬物而不爭,一滴“南水”,在人們的愛護裡“重生”,也帶給人們致富的“回聲”。

(責編:孫挺、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