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人民日報看陝西

陝西眉縣發揮各類人才作用,推動獼猴桃產業發展——

人才聚起來 產業強起來(深閱讀)

本報記者 原韜雄
2024年04月21日08: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產才融合。在陝西省寶雞市眉縣著力發展獼猴桃產業的過程中,各類人才施所能、顯身手,推動獼猴桃種得好、長得壯、賣得俏。日前,本報記者走進眉縣,傾聽這裡鄉村產業振興的人才樂章。

——編  者  

秦嶺北,渭水畔。當下正是獼猴桃抽梢孕蕾之時。若是秋季到陝西省眉縣,可見一顆顆獼猴桃挂滿枝頭,果農們忙著採摘裝箱,堆成小山的獼猴桃被有條不紊地分揀包裝,運往全國各地。

目前,眉縣獼猴桃種植面積30.2萬畝,佔陝西省的1/3,年總產量超53萬噸、綜合產值超60億元。獼猴桃產業覆蓋全縣91%的農戶,佔農民收入來源的80%。

認准一業,繁榮一縣,富裕一方。30余年來,一批發展引路人、產業帶頭人、政策明白人扎根於此,種出了可口的獼猴桃,賣出了增收的“金果果”。

在試驗站,農技專家——

推動先進農技進村入戶

在眉縣,隻要是種獼猴桃的,沒人不知道劉佔德。

58歲的劉佔德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試驗站首席專家。他頭發花白,走路帶風,將記者引到獼猴桃試驗站的國家獼猴桃育種創新基地內,停在一片獼猴桃林旁。“這個新品種,我們已經研究了10年,今年可以推向市場。”他看著這片果樹,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

今年是劉佔德在試驗站的第十六個年頭。

自2006年起,眉縣人民政府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聯合實施“眉縣獼猴桃產業化科技示范與科技入戶工程”,通過抓點示范、培訓果農等方式,促進眉縣獼猴桃標准化、產業化發展。建立獼猴桃試驗站便是舉措之一。

眉縣位於秦嶺北麓半丘陵地帶,自然條件對於獼猴桃的糖分積累恰到好處。然而那時,進口獼猴桃可以賣到10元一個,眉縣獼猴桃的田間收購價平均每斤隻有1.5元。

“我希望咱們農民辛苦種出的果子也能賣出好價錢。”劉佔德走出校園,扎進了果園。2007年,劉佔德先赴海外學習獼猴桃全鏈條技術經驗,又在眉縣調研走訪,終於明白,本地獼猴桃缺的是管護。“由於缺乏科學管理,獼猴桃枝干長得‘披頭散發’‘彎腰弓背’,果子怎麼可能好呢?首先需要提高眉縣獼猴桃種植的規范性。”劉佔德說。

一條土路,一間小屋,劉佔德在初具雛形的試驗站安頓下來。“晚上能聽到貓頭鷹的叫聲,剛開始,一個人住都有點害怕。”在這裡,劉佔德把學到的先進技術和當地情況結合,總結出大棚架形、果園生草、充分授粉、合理負載等獼猴桃標准化生產的10項關鍵技術。

起初他向群眾推廣,遇到了困難。聽到讓果園生草,果農們直搖頭:“誰家田裡有草,那說明這家人是懶漢咧!”

怎麼辦?2008年,劉佔德在金渠鎮田家寨村建起了5個獼猴桃種植示范園,他先說服一些鄉親,按照技術指導種植。其他鄉親看著示范園裡獼猴桃的長勢,再回頭瞅瞅自家獼猴桃的情況,漸漸便主動向劉佔德請教起來。

一傳十,十傳百。眉縣涌現出一個個獼猴桃種植示范園、示范村。劉佔德與團隊也形成了“1+2+2+N”技術推廣工作組模式,即“一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2名眉縣農技干部+2名鄉土專家+N個職業農民”,技術順利進村入戶。“精准示范,穩步推廣。”劉佔德這樣總結。

10余年過去,劉佔德帶領團隊在試驗站建起了獼猴桃種質資源圃,培育出6個新品種,研發出一套優質壯苗快速繁育體系,主持完成了《獼猴桃標准綜合體》,並作為獼猴桃種植地方標准在陝西全省推廣。

曾經的小屋,已經擴大為集種質資源保存區、品種雜交選育區、栽培技術試驗研究區和新技術示范展示區為一體的試驗站。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選派10余名專家常駐眉縣。

近年來,陝西省獼猴桃研究所、陝西獼猴桃專家大院等科研推廣機構相繼落戶眉縣。由齊峰果業等15所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3家科研推廣單位發起成立的眉縣獼猴桃學院,3年來培訓果農23萬人次。

在萬畝果園,青年新農人——

將實用農技推廣開來

“下地很快就晒黑了,你瞧,過去我很白呢。”張育皮膚黝黑,咧嘴一笑,一口白牙。

這名小伙子遠近聞名。他制作的短視頻專門講解獼猴桃種植的各種問題,他擔任理事長的眉縣獼鄉緣獼猴桃專業合作社,為眉縣當地3萬多畝獼猴桃提供技術服務。

4年前,在福建福州做老師的張育總聽父親在電話裡念叨:“現在村裡種獼猴桃的都是60后,以后要給誰來種啊。”

父親的擔憂,張育記在心上。兒時跟隨父親在獼猴桃樹下玩耍的回憶不時涌上心頭。2020年底,張育和妻子賣了房,回到眉縣的田野裡。“我不是想簡單地包幾畝地。我們可以培養一支社會化服務團隊,把小農戶做不了、做不好、做了不劃算的生產內容承擔起來。”張育說。

張育的父母從事農資農機銷售工作20余年,十裡八鄉誰的種植技術好,老兩口一清二楚。“不少農技老把式都是老相識,聽說我要做服務鄉親的事,大伙兒熱情極了。”很快,張育拉起了一支由鄉土種植技術帶頭人組成的服務隊。

服務什麼?服務隊提供專業設備,免費為果農進行土壤、花粉、果實等檢測,技術人員再依檢測結果提供土壤改良、配肥、授粉等技術服務。服務隊還推出了“一園一方案”的托管服務,實現標准化管理。用張育的話說:“我們就是果園的‘醫生’,田間服務就是對果園‘體檢’‘診斷’‘對症下藥’。”

“不光是果園‘醫生’,還是‘營養師’嘞!”營頭鎮上第二坡村村民荔躍華搶著說。

老荔家裡種了5畝獼猴桃,前幾年產量少、裂果多,老荔便找到了張育。現在,荔躍華家的果園檔案還儲存在張育的電腦上。檔案內容顯示,老荔家的果樹由於樹齡老,有根腐黃化的問題,需要精心調養。合作社精心照管:調制復合型微生物菌劑改良土壤,果樹萌芽展葉時科學抹芽、摘心,留好壯芽,果實成熟期對樹體補充鈣、鎂及相關微量元素……在荔躍華看來,都是“奇招”。

問題迎刃而解。荔躍華又來找張育,一進門便把一大包花生瓜子放上桌,說:“今年我這桃呀,在村裡‘挑著’(最好)嘞!以后啊,叔給你宣傳!”

張育的合作社還引來更多有學歷有知識的年輕人。“我們以前是靠經驗總結技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現在人家把原理講明白了,還能改進。”老把式們豎起大拇指。短短幾年,張育的合作社累計幫助農戶增產獼猴桃超200萬斤。

近年來,眉縣每年有計劃地引進農業技術、科技管理、物流運營等各領域人才。目前,眉縣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89個,推廣普及農業新技術30多項。全縣300余名返鄉創業人才借助園區發展平台創建獼猴桃網絡銷售創業公司70余家。

在眉縣,相關從業者——

著力塑造和擦亮品牌

眉縣果業服務中心副主任楊金娥辦公室的書架上,書籍擺得滿滿當當。

從寶雞農校畢業后,楊金娥的工作就和獼猴桃產業緊緊綁在一起。但有次到外地參加活動,被問到獼猴桃為什麼好時,楊金娥卻語無倫次。“知道怎麼種,卻不會宣傳。如何讓眉縣獼猴桃走出去?”

不光得懂技術。從那以后,楊金娥鑽進了書裡,隻要看到和眉縣歷史、獼猴桃典故相關的,都留心記下。現在,面對記者、客商,她能講得頭頭是道。“我不只是技術員,也是宣傳員。”楊金娥說,“塑造和擦亮品牌,耐心比決心重要。”

不只是楊金娥。多年來,為了叫響當地獼猴桃品牌,眉縣想了許多辦法:從舉辦獼猴桃國際貿易與技術交流會,到舉辦獼猴桃產業發展大會﹔從眉縣人跑馬拉鬆時穿帶有獼猴桃標識的服裝,到舉辦主題征文大賽……各方一起出力,共同塑造眉縣獼猴桃區域公用品牌。

近年來,眉縣持續開展農民科技大培訓等。眉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史曉峰說,眉縣將用好眉縣獼猴桃科創中心、獼猴桃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等平台引進人才,推動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工作,加大物流冷鏈設施建設力度,加強果品貯藏、智能化分選、冷鏈運輸能力,推動眉縣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

140多位技術專家扎在科研一線,6.7萬余戶果農忙碌在果園中,8200余人活躍在全國各地的“眉縣獼猴桃”品牌形象店、電商平台推廣品牌,每年有10萬人次參與農民科技培訓……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產才融合,越來越多的人共同書寫鄉村全面振興的甜蜜故事。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21日 04 版)

(責編:鄒星、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