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人民日報看陝西

綏德油旋兒(美味館)

李光澤
2024年04月13日08: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三秦大地,人們提起綏德,就會把它和黃土高原上厚重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和各種各樣的美味小吃聯系在一起。

說起綏德的小吃,不得不提綏德油旋兒。綏德油旋兒的模樣像餅子,但實際上和餅子是兩碼事。打油旋兒是一個技術活,和面、擀面皮、做坯子、煎烙、烘烤,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講究。比如,和面要用溫水,水裡要兌點鹽,還要兌點鹼面。先和成硬面團,再蘸水搋軟,餳半小時待用。餳好的面團要分成等份的劑子,將劑子放在案板上,用小擀面杖擀成一尺長、五寸寬的面皮。然后,用雙手抓住面皮,一抖、一拽,再一抖、再一拽,那面皮便薄得像一張紙。面皮越薄,做出來的油旋兒層數就越多。這時候,隻見師傅用左手抓住面皮的一頭,右手在面皮上涂抹一些油,再撒一點鹽和蔥花,然后耍雜技一般,飛快地從外往裡滾動面皮。等面皮卷起來后,再用手一擰,把面卷上下的豁口封嚴實,擱在案板上,用掌托壓扁,再用小擀面杖擀成餅狀——油旋兒的坯子就算做好了。

煎烙油旋兒坯子時,要在熱鏊子上抹油,半煎半烙,正反兩面不斷翻轉。煎烙一會,油旋兒就有了火色。再抹油,再煎烙,再上色,如此反復,油旋兒的金黃色就一層疊著一層,逐漸有了質感。煎烙得差不多了,把油旋兒挪到烤爐裡烤半小時左右,就大功告成了。在綏德街上看師傅打油旋兒,就像在露天舞台上看草根藝術家表演節目,那動作嫻熟自然,如行雲流水,沒有一點磕絆,讓人看了賞心悅目,驚嘆不已。

色澤金黃是綏德油旋兒的一大特點。師傅會把剛出爐的油旋兒整整齊齊地碼在一個古舊的木制盤子裡,遠遠看去,像一幅下筆很重的金黃色的油畫。那金黃色不是薄薄的一層,而是厚實的、裹了包漿的金黃,是油與火聯手創造的杰作。這樣金黃色的油旋兒,哪怕你只是遠遠地看上一眼,哪怕你還隔著一張書紙,或者隔著一塊屏幕,你也很難抵御那份誘惑。

綏德油旋兒之所以能抓住食客的胃,一靠香味,二靠酥脆。那香味是有層次的,先是扑鼻而來的焦香,接著是蔥香,最后是焦香和蔥香混合起來的香,不可名狀,卻沁人心脾。綏德油旋兒裡層綿軟,外層酥脆。裡層綿軟與溫水和面有關,與水裡兌鹼有關,與餳面有關,與面皮上抹油有關。外層酥脆,手不敢碰,一碰就掉渣渣,口不敢咬,一咬也掉渣渣。說實在話,我最喜歡吃油旋兒渣渣,我覺得那才是油旋兒的精華。吃起來解饞,上癮,吃了一次,還想再吃一次。

綏德油旋兒表面呈現一圈一圈漩渦狀的紋理,油旋兒由此得名。至於吃油旋兒,一般人都是從外到內一口咬透,大口大口地嚼著吃。也有人一層一層剝著吃,一綹一綹撕著吃。我以為,一口咬透的吃法太單調,慢慢剝著吃、撕著吃,才有樂趣,一邊耍著,一邊就嘗到了美味。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13日 08 版)

(責編:鄒星、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